第6部分(2 / 4)

平的協議。其中規定:以越南北緯17度線以南、9號公路以北的六濱河(又名賢良河)為臨時軍事分界線。此線以北為越南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軍隊集結區,以南為法蘭西聯邦軍隊集結區。法國軍隊將撤離印度*,越南將在1956年7月舉行全國自由選舉,實現*基礎上的和平統一。

至此,法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終於走到了盡頭,越南取得了抗法戰爭的偉大勝利!

。。

美國伸手扶植南越(1)

二戰結束後,昔日的盟友反目成仇。《日內瓦協議》讓美國大失所望,艾森豪威爾決心拼湊東南亞條約組織,用來對付“共產主義威脅”,防止印度*半島的“多米諾骨牌”一塊塊倒塌。鼠目寸光的美國人把信奉天主教的老牌政客吳庭豔扶上南越“總統”寶座,這是個註定讓美國人後悔莫及的選擇。吳庭豔向南方革命者揮舞屠刀,北越被迫開闢著名的胡志明小道支援南方革命。美國人承認:“胡志明小道的作用是人類忍耐力、頑強精神和組織能力的感人的範例。”

“多米諾骨牌理論”

對於法國在越南的潰敗,隔岸觀火的美國人感到又驚又喜。驚的是沒想到裝備精良的法軍面對衣衫襤褸的“越共”軍隊失敗會如此之快、如此之慘,喜的是終於可以找到機會進行干涉,逐步向整個印度*滲透進去。

美國對東南亞垂涎已久。眾所周知,湯姆大叔從來不對資源貧乏、毫無價值的地區感興趣。二戰期間,美國90%的橡膠、75%的錫礦由東南亞提供,該地區27%的石油由美國石油公司生產。從軍事角度上講,東南亞是位於中國與英屬馬來亞之間的陸地橋樑,與緬甸和泰國有共同的邊界,其戰略地位十分突出,美國自然不能等閒視之。

二戰期間的美國總統弗蘭克林·羅斯福並不支援殖*義,他同英國首相丘吉爾會晤時,經常不顧後者的感受,大談“尊重各國人民選擇本國政權組織形式的自決權。”還要英美兩國保證“向被剝奪了主權、自決權等權利的人民歸還這些權利。” 不過,羅斯福當時將主要精力放在打贏同德國和日本的戰爭上,從未詳細地透露過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讓寮國、越南、柬埔寨這三個法屬印度*國家獲得獨立。所以,直到他於二戰結束前夕去世之時,美國的印度*政策仍模糊不定。但出於軍事原因的考慮,美國人同胡志明領導的反殖*義力量一度走到了一起。

“敵人的敵人即朋友”,奉行現實主義對外政策的美國也不例外。為了在軍事上打擊印度*的日本軍隊,美國人同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很快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獨具戰略眼光的胡志明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他斷定美國在塑造戰後亞太格局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於是竭力與之建立友誼。

1945年2月,胡志明和兩名警衛曾去位於昆明的美國援華空軍總部,力求取得美國人的支援(尤其是武器方面),他和“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將軍談了話,並被引薦給美國戰略情報局——負責在敵後蒐集情報和破壞行動的戰時情報機構,但美國人對這位越南共產黨領袖態度謹慎。在一番討價還價後,只答應提供他一些二手的槍支,並要求不得對抗法國人,而且保證美國人可以自由進出游擊區。

此後,儘管處境艱難,胡志明領導下的越盟仍給了美軍力所能及的幫助。當轟炸日本軍艦和軍事設施的美國飛機在越南上空被擊落後,越盟游擊隊全力營救了美國飛行員,並護送他們回到了位於中國邊境的美國空軍基地。越盟還向美國人提供了有關日本軍隊活動的有價值的情報。作為回報,美國戰略情報局開始向胡志明領導的游擊隊提供援助和顧問。

7月,美國戰略情報局的一個小分隊在侵越日軍的後方成功實施了傘降,與越盟游擊隊並肩作戰。當得知胡志明患有嚴重的瘧疾並有生命危險後,小分隊立即發報給駐華美軍司令部,請求儘快派遣醫務人員攜帶藥品救治胡志明。醫務人員很快到達,用帶來的奎寧和磺胺挽救了胡志明的生命。

美國伸手扶植南越(2)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中,戰略情報局小分隊還向胡志明手下200多名衣衫襤褸的越南遊擊隊員傳授游擊戰術,教他們使用迫擊炮、機槍和反坦克火箭筒等先進武器,而這些武器都是這支傘降小分隊帶來並支援給越南人的。多年以後,這些經美國人訓練的越盟戰士有不少人都成了越南人民軍的指揮員。

日本投降後不久,戰略情報局的阿基米德·帕蒂少將受命飛抵河內,看望那些被解放的美國戰俘。8月30日,帕蒂應邀來到胡志明住處,胡志明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