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人面前擺開的是一個沙盤,沒錯,就是附近地區的沙盤,展示清晰明白的地形,參謀們在上面插上了小旗,再一看地形,果然不利於騎兵機動。
騎兵上得山上,沒有空間跑不動的話,步兵會砍你的馬屁股,搞不好連小命都沒了!
想放風箏還得看地形。
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紀,大城市外照樣有大片的山嶺丘陵,而今更不消說,敵人是土著,熟知地理,善加利用,不好對付。
“對方打的旗號是蘇丹雜湊姆艾哈邁德,此人是個老兵出身,在北非打過仗,曾有一千破五千土著的戰跡,為人堅忍,作戰勇敢……”
“原有兵馬二萬,進入戰爭時期,可能有四五萬人,其中三千是阿拉伯馬騎兵,實力在諸城主裡一流水平。”
有一個情報系統的好處真多,還沒開戰之前,唐軍就摸清了情報,建立了主要對手的檔案資料,一些資料恐怕艾哈邁德都不記得了。
“這樣的對手啊!”楊成獻沉吟著。
公認的最能打的是唐騎,沒決戰之前來個放風箏,射得對手魂消氣散,處於唐騎打他們,他們打不了唐騎的鬱悶境界!
一旦決戰,唐騎諸多驍將和重騎兵衝鋒加上輕騎兵放箭,能夠與唐騎進行高峰對話的對手沒幾個。
但是,艾哈邁德如此調兵遣將,就將唐騎給廢了武功!
餘下的選項是步兵對步兵,一是硬p,但崇山峻嶺對於大家都是公平的,反倒消除了唐軍武器之利還有戰術之妙,要阻擊五萬以上的步兵,已方至少得付出三萬人死傷的代價。
死這麼多人代價完全付不起,楊成獻作為大將軍級別的高階武官,他的死亡指標是十萬打下。
所謂“死亡指標”就是軍中術語,比方說一次演習,死掉個把人,組織演習的軍官屁事也無。
但要是一個千人演習死掉上十來人,那個指揮軍官會被處分,上百人死掉則掉腦袋都有可能了。
無論是訓練、演習,都得來實的,動真的,碰硬的,不要怕死人,作戰更不消說,視對手的不同,死傷軍隊絕對是允許的,要想一個不死,投降了事都不成。。。會可能被屠殺,一個不剩。
不過,楊成獻作為韋的兄弟,對於“以人為本”的理念深有體會!
韋為什麼要放風箏?為什麼給部隊那麼好的裝備?還有往戰地醫院投入那麼多錢?
一切都為了少死人,他的“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作戰時,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儲存自己的有生力量。
除了無腦的螞附攻城,不死上許多人是沒辦法攻下城,但即便是攻城,韋也開發出了多少種前所未有的方法!
計劃死傷三萬,就是一萬,楊成獻都心痛得要命,那可是一萬條活生生的生命,父母養上十六年才可以參軍,不是種地一年就可以種出來的結果。
所以硬拼,下下策,out!
再有一種方法是伏擊敵人,找尋險要地方,佈下軍隊設伏。
聽起來很誘人,但此批來犯敵軍專走山嶺,想來熟悉地方,是土著,想伏擊他們的,搞不好都不知道變成誰伏擊誰。
因此伏擊亦out!
又或者是發揮“基建狂魔”的超能力,即時加強巴別爾城和刻拉利城兩城城防?
好主意!
但是敵人圍攻我咽喉處兩城,敵即為我心腹之患,豈是癬疥之疾可以等閒視之。
後勤線好脆弱啊,一旦被敵人破城,過河的我大軍即有後路被斷的危險。
這就是韋冒險大進軍帶來的後果,楊成獻不禁苦笑。
他想好了方法,眼中冒出一股厲色,召集諸將,密密地吩咐下去。
軍隊依令行事,首先騎兵上陣,發現情報確實不錯,敵人就在山嶺行軍,騎兵處在上不去,上去了動不了的麻煩地步,英雄無用武之地。
那麼就步兵上陣吧!
唐軍三千,在中郎將楚九郎的帶領下對大食軍進行阻擊!
要說到楚九郎,長得賊眉鼠眼,令人不喜,乃是長安道上的劫匪,如今居然官拜中郎將,實是異數。
他能夠上位要感謝武則天,她興武舉,用人不拘一格,楚九郎有力氣,騎射九中八,步射九中九,舞槍優秀,成績顯著,得以中舉,成為軍官!
然後逐步升遷,今天楊成獻用他,實是人盡其用。
他這一出手,大食人就嚐到苦頭了。
第八八五節 可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