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皇位是小事,只怕大唐社稷不穩,日後難見大行皇帝!”
他小心翼翼地道:“因此朕苦思良策,最終得出一個方法。”
“那就是朕即了皇帝位,居於別殿,不參預政事,政事皆取決於太后,朕跟隨母后學習處理政事。”
“此乃萬全之策也,懇請太后俯允!”他站起來,衝著武則天躬身道。
聽得他的話,大殿上靜寂一片。
這是從沒有過的事,武則天不方便決定。
最有發言權的裴炎遲疑了,他參與幹掉了一個皇帝,再來這麼對付第二個皇帝,今後世人怎麼看他,青史上會給他留下什麼樣的名聲?!
而大臣們同樣在猶豫,這麼做固然是順了太后意思,但太后終究會走在前頭,等皇帝重掌大權時,那麼誰第一個贊同的,將會被皇帝秋後算賬!
影響近則是自己的身家性命,遠則是家族孩子,不可不慎。
至於武家的親戚們,如武承嗣武三思等,躍躍欲試,但他們尚算有自知之明,因之前李治的壓制,他們的影響力還很弱,跳出來支援的話一屬欲蓋彌彰,陷他們姑母於不利,二為螞蟻舉臂說支援老虎當大王。
大殿冷了場,郭待舉腦海裡電閃石火,想起韋之前說過的話:“無論太后做什麼,統統支援!”
他不禁駭然:“韋已經預見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朝堂正在冷場難堪的時候,只見一個官員淡定出列,拱笏奏道:“陛下所言甚是!先帝曾有遺詔,軍/國大事兼請天后處置,當請皇太后攝政,臨朝稱制,以利國家。”
臨朝稱制,古代後宮是不能上廳堂的,所以後妃要掌權就要“臨朝”,從秦始皇開始皇帝的命令專稱為“制”,佈告公文為“浩”,后妃掌權之後其命令自然也要上升到皇帝的級別,於是就叫做“稱制”,臨朝稱制由中國戰國時期秦國的宣太后羋八子(就是孫儷的羋月啦)開始的。
大家一看,乃同中書門下三品郭待舉!
打破冷場,他的份量足夠了,而且,誰都知道他是軍方韋的盟友。
大家鬆了一口氣,嘩啦一聲,將軍們都擁了出來,齊聲道:“臣等附議!恭請皇太后攝政,臨朝稱制。”
其他大臣同樣站出來,爭先恐後地道:“臣等附議!恭請皇太后攝政,臨朝稱制。”
李旦則在御座上拱手道:“母后勿要推辭!”
“皇兒此話過了,眾卿家,你等行徑亦過了!”武則天擺手道,玩起了三請三辭的把戲。
“懇請皇太后攝政!”眾臣的聲浪一浪蓋一浪,大有你不答應我們就不放過你的樣子,最終,武則天“勉為其難”地接受下來,不是我想的,是你們逼我的!
從今天起,武則天開始垂簾聽政,臨朝稱制,而皇帝則成為傀儡!
……
武則天重歸小別一段時間的政治中心,立即動作不斷,她乾脆利落地把她的兒子們制服得服服貼貼。
八日,武則天廢前皇太孫重照為庶人,流玄貞於欽州(今廣西欽州以北)。
九日,令左金吾衛將軍丘神績往巴州監視廢太子李賢,以備外虞,即防止他藉機鹹魚翻生。
訊息傳到了咸陽,三位尚書正在做著陵園城市道路規劃,他們的興致很好,工程兵、府軍、民工的動作也非常快,原本的荒山野嶺已已經大變樣了。
韋尚好,劉審禮和韋待價發出了陣陣的驚歎,劉審禮遺憾地道:“可惜沒能看這個熱鬧。”
韋待價搖頭道:“這種熱鬧,不看也罷!”
“走吧!”韋招唿道,發生這等大事,工程繼續,他們得回殿面新君。
三人換了衣服,立即返回洛陽,中途接到的訊息不斷,歎為觀止。
回到洛陽,到達皇宮後,此時朝會已散,內侍往大內傳訊,即引他們去見新君。
三尚書位高權重,李旦和武則天一起接見他們,看他們的態度。
“臣韋(劉審禮)(韋待價)參見皇帝陛下!太后殿下!”韋在左,韋待價在中,劉審禮在右,一起跪伏,大禮參拜。
見到他們態度恭順,武則天在裡面點點頭,又見到韋帶頭,旗幟鮮明地表明瞭態度道:“皇太后攝政,恰如其分,臣等堅決擁護!”
如此甚好!
這樣一來,武則天廢帝與攝政在朝中已無任何阻滯,有此結果不足為奇,畢竟離前朝未遠,都是聽慣了武則天使喚的臣子,李顯的勢力還沒有培養出來,無能為力。
但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