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臣給陛下留了一個屁股(1 / 3)

“那就下詔,進行全國總動員!”

元子明本想召集百萬大軍,一波平推過去。

但是負責軍事的樞密院、兵部、禁軍衙門商議了一天時間,得出一個結論:

“辦不到!”

“此次跟北伐不同,戰線拉得太長了,途中要經過沙漠、草原、樹林……以我大魏目前的國力,完全無法支撐!”

連禁軍統領獨孤信都親自過來分析。

自從贏了四次北伐後,他也算是鹹魚翻身了,一躍成為了皇族親家(雖然還沒有落實),納了投名狀,除了皇帝讓他出面掌控禁軍外,還讓他當了樞密使、軍容使等,擴充京畿地區的武力。

霍龍等武將也基本贊同對方的看法:

“陛下,我們西軍將士常年駐紮在西北,深感西北民力疲乏,荒無人煙,土地貧瘠,十幾萬將士有一半的供養都得靠屯田自給自足。”

“更別說了更加遙遠的西域了,那裡不僅山高皇帝遠,而且小國林立、魚龍混雜,不比北伐有廣袤的平原和強大的後勤作為支撐。”

“從某種程度上講,西征的難度比北伐,難得不是一星半點!”

天師道三兄弟,已經被招安為正規軍的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也正色道:

“這些小國就是仗著距離我們夠遠,認為我們鞭長莫及!”

“西域那地方,我們以前去過,那叫一個兇險,尤其是水源比金子還貴,糧食跟綾羅綢緞一個價格!若是要動員百萬大軍,路上就得渴死一半,剩下一半到那也是元氣大傷,十分精氣已傷七分!”

元子明聽完這些,原本還熱血沸騰的心情,倏地間像被澆了一盆冰水,涼透了,鎖眉道:

“所以你們的意思是,大魏目前能組建多少人西征?”

眾人一聽,你看我我看你,誰都不願意當這個出頭鳥。

最終,還是獨孤信硬著頭皮說道:

“太宗時期國力巔峰,集全國之力,也只能徵召七萬步兵、五千騎兵,還有十五萬民夫!現在我大魏在陛下的領導下雖然蒸蒸日上,中興有望,但還是……咳咳,國力欠缺。”

“最多,也不過有三萬步兵,八千騎兵而已,而且還需要至少十萬民夫供養,同時需要三個月的準備時間。”

“三萬八千人?”

元子明瞪眼,看向司馬仲本,

“那西域聯軍,大概有多少兵馬?”

司馬仲本腆著臉說道:

“陛下,我們兵部採用了最保守的統計法,只估算了西域幾個大國的兵力。”

“其中,龜茲國最為富庶,物產豐富,人口過五百萬,至少有五十萬大軍!”

“烏孫國,民風彪悍,擁有著廣袤草原,跟突厥、匈奴人都有往來,都能組裝十五萬騎兵左右。”

“最西邊的安息帝國,更是一個領土和人口,都不亞於我大魏的超級大國,人口上千萬,總兵力在百萬以上,同時常年對外征伐,軍隊戰鬥力極強。”

“還有……”

“別說了!”

元子明起身,目光如炬道,

“你直接說朕打不過不就行了!”

“臣等惶恐!”

群臣跪下請罪。

元子明覺得心煩意躁,拂袖道:

“退朝吧!”

剛才還激情四射,慷慨激昂,但仔細調查才發現,西征西域的成本居然這麼高。

傾舉國之力,只能支撐三萬八千人到西域打仗。

光是打有十五萬騎兵的烏孫國都夠嗆了。

更別說打什麼龜茲、安息這類西域大國了。

即便是這微不足道的三萬八千人,也沒辦法做到迅速武裝,還是需要三個月的時間。

這件事讓元子明深感大魏軍事制度的落後。

於是在第二天,就頒佈了軍事改革法令。

將大魏境內的府兵制,改為募兵制。

其實這項改革,早就之前自己九位皇兄就想實施了,科舉考試時也有多位考生的策論提及此事,現在施行也是順應潮流。

原來的府兵制,士兵是半農半兵狀態。

農閒時種田,農忙時打仗,所以軍隊戰鬥力有限。

而募兵制,意味著士兵徹底職業化、軍事化,不需要承認生產任務,全天候都能投入訓練和戰鬥。

這樣做的好處是,在短時間迅速提升軍隊戰鬥力,走精兵政策。

壞處自然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