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站在公司的窗前,望著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心中滿是憂慮。智慧修復古董這一創新的業務,雖然在技術上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公眾對其的認知和接受度卻遠遠低於預期,誤解更是層出不窮。
“新文,這可不是個容易解決的問題啊。”助手小王走到他身邊,輕輕地說道。
新文轉過身,目光堅定:“再難我們也得做,這不僅關係到公司的發展,更是對傳統文化傳承的一份責任。”
新文決定首先舉辦一系列的公益講座,向公眾普及智慧修復古董的知識和意義。
講座的籌備工作緊張而忙碌,新文親自把關每一個環節。
“海報的設計不夠吸引人,重新做!”新文對負責宣傳的小李說道。
小李面露難色:“新文,時間緊迫,可能來不及。”
新文嚴肅地看著他:“時間再緊,質量也不能打折扣。”
講座的第一天,來的人寥寥無幾。新文站在講臺上,看著空蕩蕩的座位,心中一陣失落。
“不管有沒有人聽,我們都要認真講。”新文鼓勵著團隊成員。
然而,在講解的過程中,臺下一位老者突然站起來發難。
“你們這是對古董的褻瀆!”老者憤怒地說道。
新文趕忙解釋:“大爺,我們不是要破壞古董,而是用科學的方法讓它們重煥生機。”
老者根本不聽,轉身離開了。
新文的妻子打來電話,關心地問:“新文,講座進行得怎麼樣?”
新文無奈地說:“不太順利,但我不會放棄的。”
妻子鼓勵道:“我相信你。”
新文決定改變策略,他帶著團隊走進社群,與居民面對面交流。
“這東西靠譜嗎?不會把古董修壞了吧?”一位大媽懷疑地問道。
新文耐心地解釋:“大媽,我們有專業的技術和嚴格的流程,保證不會損壞古董的價值。”
在社群宣傳的過程中,新文遇到了一個古董收藏愛好者小張。
小張說:“我理解你們的初衷,但很多人就是覺得這不是原汁原味的修復。”
新文說:“我們只是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讓更多人能欣賞到古董的美。”
小張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為了更直觀地展示智慧修復古董的效果,新文組織了一場展覽。
展覽的準備工作充滿了挑戰,資金緊張,展品運輸也出現了問題。
“新文,資金不夠了,可能要削減一些展品。”財務主管小王說道。
新文堅決地說:“不行,再想想辦法,這次展覽一定要精彩。”
展覽當天,來了不少人,但還是有很多人持觀望態度。
“新文,看來效果還是不太理想。”小王憂心忡忡。
新文看著人群,說道:“只要有人願意瞭解,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就在這時,一個年輕人走到新文面前。
“我之前一直誤解了你們的工作,今天看了展覽,我明白了你們的用心。”年輕人說道。
新文激動地握住年輕人的手:“謝謝你的理解。”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智慧修復古董,但質疑的聲音仍然存在。
新文的兒子在學校裡也因為爸爸的工作被同學嘲笑。
“兒子,別在意別人的看法,我們做的是有意義的事。”新文安慰兒子。
兒子懂事地說:“爸爸,我知道,我會支援你的。”
新文感到無比欣慰。
在一次文化交流活動中,新文有機會向更多的人介紹智慧修復古董。
“這是對傳統文化的創新傳承,而不是破壞。”新文充滿激情地說道。
這次活動引起了媒體的關注,報道一出,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和思考智慧修復古董的意義。
然而,一些競爭對手卻趁機散佈負面訊息,說智慧修復古董破壞了古董的市場價值。
新文氣憤不已:“他們這是惡意競爭。”
但他知道,不能被情緒左右,必須用事實說話。
新文和團隊更加努力地工作,不斷完善修復技術,提高透明度。
終於,公眾對智慧修復古董的認知和接受度有了顯著的提高。
“新文,我們成功了!”小王興奮地說道。
新文看著團隊成員們疲憊但喜悅的臉,感慨萬千:“這只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