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個普通的將軍罐,它竟然還是件琺琅瓷器。
清代製陶工藝的鼎盛時期,從郭守敬時期官窯的恢復重建,歷經多年,至康熙年間方開始真正意義上的青花瓷生產。
這一時期的青花瓷器不僅暢銷國內外,而且為清朝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收益。
而在康熙晚年,基於原有的青花瓷技術,更是創造出了舉世聞名的琺琅瓷。
如果將青花瓷比作淡雅樸素的藝術品,那麼琺琅瓷則是色彩豐富絢爛的瑰寶。
由於受到了畫家郎世寧西洋技法的啟發,清朝琺琅瓷還融入了不少西式元素,這使得這種五彩繽紛的瓷器更加深受西方世界的歡迎。
自此之後,尤其是從康熙末年至乾隆統治期間,琺琅瓷工藝達到頂峰,成為那個時代陶瓷藝術的一個象徵。
故而,談及琺琅瓷的收藏價值與價格水平,當屬乾隆時期的作品最高。
作為人們耳熟能詳的瓷器知識,中國瓷主要劃分為民窯和官窯兩大派系。
一般而言,民窯所生產的器皿在製作技術和繪畫技藝方面相對較遜……這意味著,相對於官窯產品,它們在品質和精美度上略顯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