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洛陽紙貴(3 / 5)

小說:桔子一夢 作者:桔子一夢

異的書簡?我們這支隊伍》:“自古以來,詩人唱和,贈友明志,嘗有洛陽紙貴之說。”5

成語辨析

“洛陽紙貴”這個成語源自西晉時期左思撰寫《三都賦》的故事。當時他耗費光陰完成這篇鉅作,一經問世便引起轟動,人們爭相傳閱抄寫,導致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價格飛漲。由此可見,“洛陽紙貴”著重突出的是文章本身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藝術水準,其精妙絕倫的構思、優美動人的文字以及深刻獨到的見解令人讚歎不已。

而“有口皆碑”則側重於描述某些人的善舉或傑出成就贏得了眾人廣泛的傳頌和讚揚。這些人可能透過無私奉獻、英勇行為或者對社會做出重大貢獻等方式,樹立起良好的形象,併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楷模和榜樣。他們的事蹟如同豐碑一般,深深銘刻在人們的心間,被口口相傳。

“交口稱譽”更進一步地強調了某個人所做之事獲得了大家毫無保留的認可與極力推崇。這裡不僅體現出人數眾多的一致性評價,還包含著一種熱烈而積極的態度。當一個人能夠引發如此高度的讚譽時,說明其所行之事必定有著非凡之處,無論是創新理念還是卓越成果,都足以讓人們心悅誠服地為之喝彩叫好。

最後,“有目共賞”主要針對那些能夠給人帶來視覺享受或心靈震撼的精彩畫面。它可以是一幅美輪美奐的畫作、一場驚心動魄的表演或是一處引人入勝的自然風光等等。只要是能讓人眼前一亮、由衷感嘆其美妙之處的景象,都可用此詞來形容。總之,這四個成語雖然都表達了受多人稱讚之意,但各自側重點有所不同,使用時需根據具體語境加以選擇。

參考資料

[1]

洛陽紙貴

·

漢典

[引用日期2020-05-16]

[2]

王俊編著

·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勤奮篇

1[m]

·

北京:開明出版社

·

2015.07:89-91

[3]

《國學典藏》叢書編委會編著

·

文字上的中國

成語[m]

·

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

·

2018.01:150

[4]

湯木編著

·

成語故事[m]

·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

2015.03:132

[5]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5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177

聽著語文老師溫柔地講解,我面前漸漸浮現出一個場景——我彷彿置身於古代洛陽的街市之中。熱鬧的集市裡,人群熙熙攘攘,街邊的書肆前人滿為患。夥計們忙得滿頭大汗,不斷地拿出新的紙張供人們抄寫《三都賦》。

我看到一個年輕書生,衣著樸素但眼神熾熱,他好不容易擠到桌前,小心翼翼地拿起筆,一筆一劃地抄寫起來。旁邊一位老者一邊抄寫一邊搖頭晃腦地誦讀,口中不時發出讚歎之聲。

不遠處,幾個富家子弟正商量著要用高價買下所有剩餘的紙張,以免抄寫中斷。他們互相爭論著到底誰出的價錢更合適,臉上滿是急切。

而角落裡,一個落魄文人望著這熱鬧的場景,眼中滿是羨慕與嚮往。他握緊了手中破舊的筆,暗暗發誓也要寫出這樣轟動全城的佳作。此時,一陣風吹過,紙張翻動的沙沙聲像是對左思才華的讚歌,這股熱潮在洛陽城中持續蔓延著,見證著一部偉大作品的輝煌時刻。

我正沉醉於這場景之時,忽然聽到身旁傳來一聲嘆息。轉頭看去,是一位中年文士。他見我看他,便說道:“左思之才,確是驚人。只可惜如今這世道,像這般潛心創作的人太少嘍。”我好奇問道:“先生何出此言?”他苦笑一聲,“如今多是些追求速成之作,只求博眼球,哪還有人像左思那般肯耗費十年心血於一書。”

說話間,那邊富家子弟已經談妥價錢,抱走了大量紙張。而更多的普通百姓仍圍聚在書肆周圍,渴望能得到一張紙來抄寫。那文士見狀,又感慨道:“不過這《三都賦》倒是讓世人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