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2 / 3)

小說:桔子一夢 作者:桔子一夢

詩是從所見之景著墨,後半首詩則是從所聞之聲下筆的。因為,既然夜已來臨,人已就寢,就不可能再寫所見,只可能寫所聞了。“柴門”句寫的應是黑夜中、臥榻上聽到的院內動靜:“風雪”句應也不是眼見,而是耳聞,是因聽到各種聲音而知道風雪中有人歸來。這裡,只寫“聞犬吠”,可能因為這是最先打破靜夜之聲,也是最先入耳之聲,而實際聽到的當然不只是犬吠聲,應當還有風雪聲、叩門聲、柴門啟閉聲、家人回答聲,等等。這些聲音交織成一片,儘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內,未曾目睹,但從這一片嘈雜的聲音足以構想出一幅風雪人歸的畫面。

,!

全詩純用白描手法,語言樸實無華,格調清雅淡靜,卻具有悠遠的意境與無窮的韻味。2

名家點評

明代·顧麟《批點唐音》:此所謂真語真情者,清語古調。

明代·高棅《唐詩正聲》:吳逸一曰:極肖山莊清景,卻不寂寞。

明末清初·唐汝詢《唐詩解》:此詩直賦實事,然令落魄者讀之,真足悽絕千古。

明末清初·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語清調古,含無限悽楚。

清代·喬億《大曆詩略》:宜入宋人團扇小景。

清代·黃叔燦《唐詩箋註》:上二句孤寂況味,犬吠人歸,若驚若喜,景色入妙。

清代·施補華《峴傭說詩》:較王、韋稍淺,其清妙自不可廢。

中國近現代·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此詩二十字,將雪夜宿山人家一段情事,描繪如見。4

作者簡介

劉長卿(約公元709—789年),字文房,河間(今屬河北)人,唐代天寶進士。青少年讀書於嵩陽,天寶中進士及第。肅宗至德年間任監察御史,後為長洲尉,因事貶潘州南巴尉。上元東遊吳越。代宗大曆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轉運使判官,任淮西鄂嶽轉運留後,被誣貪贓,貶為睦州司馬。德宗朝任隨州刺史,叛軍李希烈攻隨州,棄城出走,復遊吳越,終於貞元六年之前。因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其詩氣韻流暢,意境幽深,婉而多諷,以五言擅長,稱“五言長城”。有《劉隨州詩集》。詞存《謫仙怨》一首。2

作品爭議

對這首詩的釋義和理解,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這些爭論可分為兩個方面:

其一表現在詩文的釋義上,第一句“日暮蒼山遠”之“蒼山”是特指還是泛指,“遠”是尚遠還是似乎更遠;第二句“天寒白屋貧”之“白屋”是簡陋之屋還是覆雪之屋,“貧”是稀少還是感覺貧寒;第三句“柴門聞犬吠”之“聞”是詩人聞還主人聞;第四句“風雪夜歸人”之“歸人”是詩人還是主人。

其二表現在標題的理解上。以“宿”的爭議為最大,多數人傾向於以“宿”為某人宿於某地解,還有人以宿為使動用法 ,作留宿或讓某人宿解。1

雪既空靈淡泊又嚴寒冷酷,一個故事幾首詩看懂對立統一的雪意象

2

史上最絕的詠雪詩,只有短短20字,卻形象描繪出雪夜人歸的畫面

詩詞簡練……

而我面前呈現出——那夜歸之人抖落一身的雪花,走進屋內。屋內只有微弱的爐火散發著一點暖意,主人家趕忙迎上前去,遞過一條破舊卻乾淨的布巾。“快擦擦吧,這大雪天趕路可是不易。”歸人感激地接過,擦拭著臉上的水珠。

兩人圍爐而坐,歸人從懷中掏出一壺酒。“我路上經過小鎮,買了壺酒,想著這麼冷的天,喝口酒暖暖身子正好。”說著便把酒放在火邊溫著。酒香漸漸瀰漫開來,混合著柴火燃燒的煙味。

“君此去何為?”主人家問道。歸人嘆了口氣道:“家中老母病重,我外出尋醫問藥,幸得一方,只是路途遙遠,耽擱許久。”主人家聽聞,面露同情之色。

酒溫熱後,二人就著簡單的乾糧喝起酒來。外面的風雪依然呼嘯著,可這小小的屋裡卻充滿著一絲溫暖。酒至半酣,二人望著窗外的飛雪,心中各有思緒,默默無言,唯有爐火噼啪作響。

良久,歸人打破沉默:“此次歸來,不知下次離家又是何時,只盼母親能早日康復。”主人家安慰道:“吉人自有天相,令堂定會安康。”

此時,門外又傳來犬吠聲。主人家疑惑地站起身來,開啟柴門。一陣冷風捲著雪花灌進來,只見門口站著一位僧人。僧人雙手合十:“阿彌陀佛,貧僧路過此地,風雪太大,懇請施主收留一晚。”

主人家忙將僧人讓進屋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