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花和結莢環節。如果蘿蔔的品種不同,其每個環節的生長週期是不一致的。如果是適宜在春季栽種的蘿蔔,營養階段的發育週期一般需要50天;如果是適宜在秋季栽種的蘿蔔,營養階段的發育週期一般是根據肉質根膨大期的週期確定的。2
生長習性
繁殖方法
繁殖方式一般採用種子繁殖。16
播種
蘿蔔的不同品種,其豐產性和抗病性有很大差別。因此,在選擇品種時,既要考慮到豐產性,又要從當地病蟲害發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使品種的生長期與當地適於蘿蔔的生長日期相吻合,根據市場需求,栽培目的和當地的氣候、土質條件、消費習慣等選用抗病抗蟲、優質豐產、商品性好的品種,如“招福”等。
播種
根據當地茬口安排、氣候條件和栽培習慣等情況,蘿蔔於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一般適合在晴天傍晚或陰天播種播種後要澆足底水,以保證種子成活率並促進出苗快,出苗齊。在種植帶使用精量播種機播種,每壟2行,株距為15厘米,行距為25厘米,每穴2-3粒。4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栽培技術
季節
蘿蔔的耐寒性較好。在幼苗期,就算是零度左右的氣溫下也能正常生長,根據蘿蔔能夠適應的溫度來合理安排栽種的季節,蘿蔔品種不同,對溫度的承受性也不同,四季蘿蔔和適宜夏秋季節的蘿蔔一般在6-23c範圍內都能正常生長。因此,可以根據蘿蔔品種對溫度的耐受性合理安排在栽種的季節和地區,儘可能的全年供應,儘可能的充分利用土地資源,促進經濟效益的提升。一般情況下,中國長江以南均可四季栽種蘿蔔,中國北方很多地方可春夏秋三季栽種蘿蔔,更加寒冷的北部地區可栽種一季蘿蔔。2
栽培
整地
種植蘿蔔的第一道工序是整地,包括耕,翻、松、整、作畦等。整地能夠有效調節蘿蔔的產量和品質,因為在整地的過程中,土壤耕作層加深,土質疏鬆,透氣保肥功能增加,在植株的肉質根膨大期能夠促進植株肉質根的形成。整地后土壤的孔隙率保持在20-30範圍內時,採收的蘿蔔具有良好的性狀。2
施肥
施肥時共同釋放有機肥和無機肥,蘿蔔栽種需要肥沃的土壤,土壤中要含有足量的礦質元素和有機質,其中,有機質是土壤肥力的根本所在。因此,增施有機肥能夠調節土壤的物理性狀,提高土壤肥力的穩定性和永續性,也能提高蘿蔔的品質。施肥的方式主要採用基肥和追肥的形式,在中國北方區域,基肥佔總施肥量中的比例為50-60。如果在地下水豐富的區域種植蘿蔔,就要適當降低基肥的施肥量。在施肥時,要根據當地的天氣和土壤條件,根據植株生長發育各個階段對肥料的需求,科學合理的計算出具體的施肥量,根據植株發育情況適當調整施肥量,儘可能的提高施肥效果,提高蘿蔔品質和產量。2
防裂
肉質根的破裂與土壤水分有關,是肉質根生長過程中土壤忽幹忽溼,水分供應不均造成的。肉質根最外部是皮層,向內依次為韌皮部、形成層和木質部。木質部特別發達,佔肉質根的絕大部分,由大量薄壁細胞構成。在蘿蔔“破肚”後,肉質根開始膨大時若遇上高溫乾旱天氣,土壤水分蒸發量大,土壤含水量降低,水分供應不足,且持續時間較長,使肉質根膨大受到抑制,周皮層組織硬化。這種情況下,如生長後期營養和供水條件超好,或突然降大雨或澆大水,內部薄壁細胞急劇膨大,使根部內部的壓力增大。已經硬化的周皮層細胞不能相應膨大而開裂,造成肉質根的破裂。因為需要人為和化學方式進行干預。8
人工:在蘿蔔生長發育過程中,特別是在肉質根膨大過程中,水分起著重要的作用。當水分適宜時,蘿蔔肉質根的細胞不斷分裂生長,形成膨大的肉質根。當土壤乾旱,水分供應不足時,肉質根的細胞便不能很好地分裂生長。當土壤水分過多時,破壞了肉質根內的水分平衡,細胞便在過高的水分條件下膨脹,細胞間距過分增大,造成蘿蔔的開裂。因此,要合理澆水,在肉質根形成期間要均習供水,使土壤保持均勻的溫潤狀態,不要過幹過溼,忽幹忽溼。更要防止先旱後澇。8
化學:在缺硼和鉬的土壤裡增施鉀肥,早施氮肥,可保持組織的柔軟性,有效防止裂根。8
採收
秋冬茬的蘿蔔採收時間為11、12月份左右,冬春茬的初次收穫最佳時間為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