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擊退競爭對手的惡意攻擊,贏得訴訟並實現聲譽與業務的雙重騰飛後,李氏集團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整個集團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但李軒並未因此而滿足或懈怠。他深知,商業的戰場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我們雖然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李軒在集團高層會議上神情嚴肅地說道,“當下的成功只是一個新,我們要謀劃更遠的未來,開拓新的業務領域。”
會議室裡,眾人紛紛點頭,眼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與決心。
市場總監率先發言:“李總,經過市場調研,我們發現新能源領域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儲能技術,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們是否可以考慮在這個領域進行佈局?”
研發總監緊接著補充道:“如果進軍新能源領域,以我們集團在量子計算和生物技術方面積累的技術優勢,或許可以在電池研發上實現突破,比如研發出續航能力更強、充電速度更快且安全性更高的電池。”
李軒微微點頭,陷入沉思。片刻後,他說道:“新能源領域確實是一個極具潛力的方向。但我們不能盲目進入,要進行更深入的市場分析和技術評估。先成立一個專項調研小組,由研發、市場、財務等部門抽調精英組成,全面評估進軍新能源領域的可行性。”
與此同時,在全球範圍內,李氏集團的品牌影響力正持續發酵。各國政府和企業對李氏集團的創新能力和商業信譽給予了高度認可,紛紛丟擲橄欖枝,邀請李氏集團參與更多的國際合作專案。
歐洲某國政府代表親自到訪李氏集團總部。“李總,貴集團在科技研發和企業管理方面的卓越表現,讓我們深感欽佩。我們國家正在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希望李氏集團能夠參與其中,運用你們的智慧家居技術和創新理念,助力我們打造更加智慧、便捷的城市生活環境。”
李軒熱情地接待了對方,說道:“非常感謝貴國的信任與邀請。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專案,與我們集團的發展理念高度契合。我們很願意參與其中,為貴國的智慧城市建設貢獻力量。”
雙方就合作細節展開了深入探討,初步達成了合作意向。這一合作不僅將進一步提升李氏集團在歐洲市場的影響力,還將為李氏集團帶來新的技術應用場景和商業機遇。
然而,就在李氏集團積極籌備新業務拓展和國際合作專案時,一些潛在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隨著集團規模的不斷擴大,內部管理的複雜性日益增加。不同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有時會出現不暢,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李總,最近在幾個專案的推進過程中,研發部門和市場部門在產品定位和推廣策略上出現了一些分歧,影響了專案進度。”運營總監憂心忡忡地向李軒彙報。
李軒皺了皺眉頭,說道:“部門之間的協作至關重要。安排一次跨部門溝通會議,讓大家把問題擺在桌面上,充分交流,找到最佳解決方案。同時,我們要進一步完善內部溝通機制,明確各部門職責和協作流程,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為了提升集團整體的運營效率和創新能力,李軒決定對集團的組織架構進行最佳化調整。他引入了更加靈活的專案制管理模式,打破部門壁壘,讓不同專業背景的員工能夠圍繞具體專案迅速組建團隊,高效協作。
“我們要營造一個更加開放、創新的工作環境,鼓勵員工跨部門交流與合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保持競爭力。”李軒在集團內部動員大會上說道。
在新能源領域專項調研小組緊鑼密鼓地開展工作的同時,李氏集團在智慧城市建設合作專案上也取得了重要進展。經過多輪談判,雙方正式簽署合作協議。
“這是我們集團在國際合作領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李軒在簽約儀式上致辭,“我們將全力以赴,把最先進的技術和最優質的服務帶到貴國的智慧城市建設中,共同打造一個現代化、智慧化的城市典範。”
簽約儀式結束後,專案團隊迅速投入工作。他們深入當地城市進行實地調研,瞭解城市的現有基礎設施、居民需求以及未來發展規劃。
“這裡的城市佈局和人口分佈有其獨特性,我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智慧家居技術進行定製化開發。”專案負責人在現場調研後說道。
研發團隊針對當地需求,提出了一系列創新的解決方案。例如,開發適用於不同建築型別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統,透過對能源消耗的實時監測和智慧調控,實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