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集團憑藉創新產品成功抵禦了跨界巨頭的首輪衝擊,市場份額逐步回升,公司上下士氣大振。然而,李軒清楚,這僅僅是一場激烈持久戰的開端,對手必然不會善罷甘休,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頭。
正如李軒所料,競爭對手在李氏集團新產品上市後,迅速調整策略。他們加大了研發投入,試圖在技術上追趕並超越李氏集團。同時,在市場推廣方面,採用了更為激進的手段,不僅繼續維持低價策略,還開始大規模投放廣告,試圖從品牌影響力上壓制李氏集團。
“李總,競爭對手最近的廣告鋪天蓋地,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到處都能看到他們的宣傳。而且他們宣稱即將推出一款具有顛覆性技術的產品,這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很大,我們的產品銷量又開始受到影響了。”市場部經理憂心忡忡地彙報。
李軒看著市場部提供的競品廣告資料,陷入沉思。對手的廣告宣傳確實極具煽動性,對消費者的心理把握得十分精準。如果不能及時應對,李氏集團好不容易回升的市場份額可能再次下滑。
“市場部,針對競爭對手的廣告攻勢,我們要制定強有力的反擊策略。一方面,製作更具針對性的廣告,突出我們產品的核心優勢和使用者口碑,在各大媒體平臺進行投放;另一方面,加強與消費者的互動,透過舉辦線上線下的產品體驗活動、使用者分享會等,增強消費者對我們品牌的認同感。”
“研發部,密切關注競爭對手宣稱的顛覆性技術,分析其真實性和可行性。同時,加快我們自身的技術研發進度,確保在技術創新上始終保持領先。我們不能被對手牽著鼻子走,要主動出擊,引領行業技術發展方向。”
“銷售部,加強與經銷商的溝通與合作,瞭解市場一線的動態,及時調整銷售策略。對於競爭對手的低價策略,我們可以推出一些差異化的促銷活動,比如購買產品贈送高階配套禮品、提供專屬的售後服務套餐等,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各部門迅速按照李軒的指示展開行動。市場部加班加點製作了一系列精美的廣告,從產品的技術創新、質量保障到使用者的真實好評,全方位展示了李氏集團產品的優勢。這些廣告在各大主流媒體、社交媒體平臺以及線下的戶外廣告牌上同步投放,迅速吸引了消費者的關注。
同時,市場部組織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互動活動。線上開展產品體驗官招募活動,邀請消費者免費試用產品,並分享使用心得;線下在各大城市舉辦使用者分享會,邀請行業專家和資深使用者共同探討產品的使用技巧和未來發展趨勢。這些活動不僅增強了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互動,還透過使用者的口碑傳播,提升了李氏集團的品牌影響力。
研發部成立了專門的技術監測小組,對競爭對手宣稱的顛覆性技術進行深入研究。經過分析,他們發現競爭對手所謂的顛覆性技術雖然有一定創新性,但在實際應用中存在諸多限制,短期內難以對李氏集團構成實質性威脅。
在確認對手技術虛實後,研發部將主要精力投入到自身的技術研發專案中。他們加大了在人工智慧、大資料與產品融合方面的研究力度,力求開發出更具前瞻性和實用性的技術。科研人員們日夜奮戰,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和最佳化,終於取得了重要突破——研發出一種基於深度學習的智慧自適應系統,能夠讓產品更加智慧地適應不同使用者的使用習慣和場景。
“李總,我們研發的智慧自適應系統已經完成內部測試,效果非常理想。它可以使產品的效能提升
30%,並且大大增強了使用者體驗的個性化程度。我們相信,這項技術將再次拉開我們與競爭對手的差距。”研發部主管興奮地向李軒彙報。
李軒聽後十分欣慰:“很好,加快將這項技術應用到產品中的速度,儘快推出搭載該技術的新產品。同時,做好技術保密工作,防止競爭對手提前獲取相關資訊。”
銷售部與經銷商緊密合作,深入瞭解市場動態。根據市場反饋,他們推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促銷活動。購買李氏集團產品的消費者可以獲得一份高階定製的配套禮品,如精緻的無線充電器、個性化的產品保護套等。同時,為消費者提供專屬的售後服務套餐,包括延長質保期、免費上門維修、優先技術支援等,極大地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
這些措施的實施,使得李氏集團在市場競爭中逐漸佔據了主動。競爭對手的廣告攻勢雖然來勢洶洶,但李氏集團透過精準的反擊策略,成功穩住了市場份額,並逐步實現了逆勢增長。
然而,就在李氏集團穩步推進各項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