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還沒一撇的事情呢。”
“到最佳女配了。”
隨著嬴佳的一句話,房間裡安靜下來,四個人的目光都投向電視。
金髮碧眼的主持人正在介紹。
“獲得銀熊獎最佳女演員提名的有《筆架山》沈天星,《最後的2000》戴蒙妮·佩茨,《傳染病源》凱特·比諾什,《威尼斯》艾爾莎·瑪格納尼。”
地球上的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獎項分為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是頒發給電影的,而銀熊獎是頒發給導演、演員、編輯等藝術家的。銀熊獎不分性別,只分主配,統一稱為銀熊獎最佳主角,銀熊獎最佳配角。
但藍星的柏林國際電影節獎項則保留了不分主配,只分性別的習慣,統一稱為最佳女演員和最佳男演員。
在《筆架山》裡,沈天星出演女配,女主角另有其人,但二者都可以報名最佳女演員獎。
主持人背後的LEd屏開始播放四部影片的剪輯片段。
其中《筆架山》選取的劇情正是男主在街頭偶遇女配,相視無言,最終女配轉頭離開,彷彿與男主並不相識的片段。
嬴佳感嘆,“星姐這眼神,感情層層遞進,太有衝擊力了,對面的要不是老牌影帝,估計都接不住這個眼神。”
周全附和,“是啊,一眼萬年,北影表演教材預定。”
謝思青雖然看不出來這兩導演說的演技,但仍被這個眼神打動了,“沈老師和剛出道的時候簡直天差地別。”
她說的是《我在九零嫁下崗工》的時候,那時候沈天星演戲靠的是未經雕飾的靈氣,現在已經學會了把控這股靈氣。
沈天星臉紅,“也沒有啦,你們太誇張了。”
短片繼續往後播放,其他三部電影的片段展開。
看著看著,嬴佳沉默了。
沈天星的表演足夠好,可後面幾部電影的題材和演員更好。
尤其那部《傳染病源》,切諾爾貝利的背景,影帝影后的對決。這是一部專門為柏林國際電影節而生的影片,不拿獎都不可能。
果不其然,只聽到電視裡的主持人請上頒獎嘉賓,由嘉賓宣佈獎項得主。
而嘉賓絲毫不拖泥帶水,對著卡片唸到:“獲得銀熊獎最佳女演員的是——凱特·比諾什《傳染病源》!”
電視裡傳來熱烈的掌聲。
電視外則是一片安靜。
沈天星的目光從螢幕上移開,掃過其餘三個人的臉,捂嘴一笑,“哎呀,你們別這樣,這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