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后期,是一件費時又費力的事情。
從大量的鏡頭中選擇最適合的片段拼接成一部90分鐘的電影,是第一難。
從成型的電影中刪去不必要的鏡頭,這是第二難。
有的導演選不出合適的鏡頭,更多的導演捨不得刪去無用的鏡頭。
導演往往認為每一個鏡頭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從而捨不得將其從電影主線中刪去。
這樣做的後果往往是電影時長過長,內容冗雜無聊。
此時便體現出剪輯師的作用。
好的剪輯師能夠敏銳分辨電影中那些鏡頭與劇情毫不相關,純粹是導演個人的惡趣味,並說服導演將其刪去,使電影更加精悍。
嬴佳沒有這個困擾,她對於剪輯所用的鏡頭爛熟於心,不存在“找不到”和“捨不得刪”的問題。
嬴佳的剪輯師,與其說是剪輯師,倒不如說是工具人,她只需要嚴格按照嬴佳的要求剪輯,不需要發表自己的意見。
電影《功夫》中多次使用交叉蒙太奇和象徵蒙太奇的剪輯手法,本是一項有難度的工作,但在嬴佳的操控下,剪輯工作並未出現任何意外,平穩地結束了。
嬴佳的大部分的精力花在特效製作和配樂上。
承接特效製作工作的是禹杭市一家知名特效公司,擁有豐富的電影后期製作的相關經驗,華國一半以上動作片的特效都是他們公司製作的額。
在嬴佳使用鈔能力後,特效公司全體員工加班加點,趕在大年三十完成了《功夫》初步的特效渲染工作。
電影后期特效花費時間一般比較長,除了技術問題外,導演與特效公司如何溝通也也有很大的影響。
導演向特效公司提出需求時,往往已經預設了影片最終呈現的效果,但在將腦中預設畫面轉化為文字描述的過程中,幾乎所有的導演的都會省去一部分資訊。
不是他們不想描述,只是他們沒有意識到被省去的資訊也需要描述。
而特效師收到需求表,進行特效製作的過程則是將文字轉化為具體的畫面,對於導演省去的一部分資訊,特效師會根據自己的想法和經驗新增或替換上新的資訊。
資訊的省略、新增和替換,時常使得特效師製作出來的畫面和導演想象的畫面存在較大的差距。
導演發現差距後,會進一步細化需求表,讓特效師在原稿的基礎上進行修改,最終達到導演的要求。
在這樣的製作過程中,大量的時間浪費在溝通和返工上。
這也就導致了許多特效師在面對導演提出的需求時,會直接來上一句:“直接告訴我,我需要抄哪部電影的哪個畫面?”
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之一就是提供分鏡頭畫稿,由特效師照著分鏡頭畫稿製作,這也是很多導演都畫得一手好畫的原因。
但此時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
有些導演在製作特效時,只是朦朧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效果,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想要的效果,無法提供最終的分鏡頭畫稿。
此時,返工和溝通就無法避免。
嬴佳屬於第一種導演 ,她在提供分鏡頭畫稿的同時,還能將給出三維設計圖紙和相應資料、材質等資訊,避免多次溝通和返工的問題。
《功夫》裡複雜的特效場面不多,嬴佳的要求又十分具體,特效公司迅速地完成了任務,沒有出現任何浪費時間的情況。
另一個大問題就是配樂了。
地球上為《功夫》配樂的是香港影壇配樂大師黃英華,曾多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樂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為《梁祝》《暗戰》《喜劇之王》等經典作品配樂。
他和周星馳為《功夫》選擇的每一首配樂都堪稱經典。
這些經典樂曲貫穿了《功夫》的每一段劇情,或悲愴、或溫馨、或誇張、或激昂,與電影畫面結合,在觀眾腦海中刻下一幕幕影像。
直到現在,一聽到熟悉的音樂聲,嬴佳就能想起當初《功夫》帶給她的震動。
配樂的事無法在年前敲定,但嬴佳已經聯絡好了相關樂團,提前傳送樂譜,預計在年後完成所有的配樂。
“乾脆自己買個樂團好了,不然每次拍電影都要聯絡樂團,太麻煩了。”
嬴佳這麼想著,給葉明睿發去資訊,讓她查查華國國內有沒有考慮出售民樂樂團和西洋樂團的公司。
《功夫》剪輯工作順利推進之時,嬴佳也沒有放鬆《甄嬛傳》的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