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突破資料侷限,感知細微變化
- 在心血管內科病房,李先生是一位冠心病患者,其病情看似穩定。登漢護士帶領小輝來到李先生病床前,首先強調不能僅僅依賴儀器測量的血壓、心率、呼吸等資料來判斷病情。他指出,患者微微出汗這一容易被忽視的現象可能蘊含著重要資訊。對於心臟病患者,微微出汗可能是交感神經興奮性改變的訊號,而交感神經的異常往往與心臟電生理活動的不穩定密切相關。當心髒的節律開始出現潛在問題時,身體的自主神經系統會做出反應,微微出汗可能就是這種內在變化在體表的一種微妙體現。
- 登漢護士進一步引導小輝聆聽患者的呼吸音。小輝在認真聽診後,登漢護士詳細解釋道,雖然李先生的呼吸頻率從數值上看沒有大幅波動,但呼吸節奏稍顯紊亂。正常的呼吸應該是平穩且有規律的,而這種節奏的輕微失常可能暗示著心臟泵血功能受到了影響。因為心臟和肺臟在生理功能上相互關聯,心臟的節律變化會在呼吸的節奏、深度等方面有所反映。例如,當心髒出現心律失常的前期徵兆時,心臟輸出量可能會有輕微改變,進而導致肺部的血液迴圈和氣體交換受到一定干擾,從而使呼吸節奏出現不易察覺的變化。
2. 多維度觀察,全面把握病情線索
- 登漢護士教導小輝,除了出汗和呼吸變化,還需關注患者的面色、口唇顏色以及肢體末梢的溫度和溼度等方面。對於心臟病患者,面色可以反映心臟供血情況。如果心臟供血不足,面色可能會從正常的紅潤逐漸變得蒼白或灰暗,這是因為血液中攜帶的氧氣和營養物質不能充分供應到面部組織。口唇顏色同樣是一個重要的觀察指標,當心髒功能受損,血液迴圈不暢時,口唇可能會由紅潤轉為發紫,這是由於血液中氧合血紅蛋白減少,還原血紅蛋白增多所致。肢體末梢的溫度和溼度也不容忽視,若心臟泵血能力下降,血液迴圈末梢的灌注會減少,肢體末梢可能會變涼,同時由於微迴圈的改變,可能會出現潮溼的現象。例如,在一些心力衰竭患者中,由於心臟不能有效地將血液泵送到全身,肢體末梢往往會呈現出溫度較低且有冷汗的表現。
(二)拓展到不同型別患者的觀察共性與差異
1. 共性觀察要點的歸納
- 登漢護士在以李先生為例進行詳細講解後,進一步拓展到其他型別患者的病情觀察。他指出,無論何種疾病的患者,生命體徵資料固然重要,但患者的整體狀態、精神面貌、體位變化等都可能是病情變化的線索。例如,患者的眼神是否有神、表情是否痛苦或淡漠、是否能夠安靜平臥還是輾轉反側等,這些看似非特異性的表現都可能與病情相關。一個原本精神狀態良好、能夠自如交流的患者,如果突然變得萎靡不振、不願與人交流,可能提示病情有了新的變化,可能是感染加重、身體出現新的不適或者是心理狀態受到了影響等。
2. 差異觀察要點的分析
- 對於不同系統疾病的患者,又有著各自獨特的觀察要點。如對於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除了觀察呼吸頻率、節律、深度外,還要注意咳嗽的性質、痰液的顏色、量和性狀等。如果患者咳嗽由原來的輕度乾咳變為頻繁劇烈的咳嗽,痰液由白色稀薄變為黃色濃稠,可能提示呼吸道感染加重。對於消化系統疾病患者,要關注患者的食慾、噁心嘔吐情況、腹部體徵、大便的顏色、形狀和次數等。若患者出現突發的腹痛加劇、嘔吐頻繁、大便呈黑色柏油樣等,可能提示胃腸道出血等嚴重情況。對於神經系統疾病患者,要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狀態、瞳孔大小及對光反射、肢體活動能力、言語表達等。例如,一位腦梗死患者,如果原本能夠簡單言語交流,突然出現言語含糊不清、肢體活動障礙加重,可能提示病情進展或者出現了新的腦部病變。
三、強調多方面觀察要點,提升觀察敏銳度
(一)構建全面觀察體系
1. 基礎生命體徵與細微表現的整合
- 登漢護士教導小輝,在觀察患者時,要將基礎的生命體徵資料與患者的細微表現有機結合起來。不能孤立地看待血壓、心率、呼吸等數值,而是要把它們放在患者的整體狀態中去分析。例如,當一個患者的血壓略有升高,但同時伴有面色潮紅、頭痛、煩躁不安等表現時,可能提示高血壓急症的發生;而如果血壓升高但患者無明顯不適症狀,可能是由於情緒波動、測量誤差等原因導致的短暫血壓波動。同樣,心率的變化也要結合患者的活動狀態、情緒狀態以及其他伴隨表現來判斷。如果患者在安靜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