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恆向來習慣護著這個弟弟,打心底裡把他當作最珍視的手足。
“知道了,不過哥,要是你碰上那位探花郎,可得格外當心。”薛懷忍不住出言提醒大哥。他深知自家大哥為人剛正不阿,與那等陰險狡詐的小人打交道,怕是要吃虧。
“嗯。”薛恆欣慰地點點頭,感覺弟弟真的長大了,不再是從前那個混不吝的少年。
以往,他這個當哥哥的,不知替弟弟收拾了多少爛攤子。但他心裡清楚,弟弟本質上和那些紈絝子弟截然不同。所以不管出了什麼事,他雖會責罵,卻也會毫無保留地幫弟弟解決。
直到有一天,弟弟突然提出要去邊關歷練,這念頭來得毫無徵兆。
薛恆四處打聽,卻始終弄不明白弟弟為何做此決定。不過他深知,弟弟一旦下定決心做某件事,那股子堅持的勁頭,旁人很難改變 。
父母起初並不同意,最終還是他幫忙說服了二老。
薛懷他們都不知道,在弟弟抵達漠防城後,薛恆特意給楚墨寒修書一封:
將軍,自分別後,多年已逝。不知您是否還記得兒時的我,而我對將軍年少時的模樣仍記憶猶新。京城局勢錯綜複雜,弱小之人難以立足。您如今已是令蒼狼國聞風喪膽的鐵血將軍,可邊關苦寒,您能有如今成就,必定歷經艱難。近日早朝,又因軍餉之事爭論不休。雖我與將軍許久未曾聯絡,但我一直深知您的難處,也明白邊關將士的艱辛。因此,我會盡我所能,為所有保家衛國之人爭取應得的一切。我這樣做並非想從將軍處謀取什麼好處。如今,我的弟弟薛懷前往邊關歷練,我只盼將軍能多多看顧他。吃苦受累都無妨,只求能保他性命無憂。
薛恆寫這封信時,提出來的要求是將軍不要讓自己的弟弟知曉此事。畢竟,要是弟弟知道了,肯定會胡思亂想 。
薛恆之所以同意弟弟前往漠防城,有幾方面的考量。
其一,漠防城地處偏遠,氣候苦寒,然而自從楚墨寒駐守此地後,城防穩固,安全性大幅提升。薛恆一直默默關注著漠防城的動態,深知此地在楚墨寒的治理下,已成為相對安全的軍事要地。
其二,他對楚墨寒極為欣賞。楚墨寒身為皇子,自幼被流放至邊關,孤立無援,既無外力扶持,也未得到特殊關照。但他憑藉自身卓越的才能與頑強的毅力,在殘酷的戰爭中披荊斬棘,闖出了屬於自己的赫赫威名。這份心性的堅韌與品德的高尚,絕非尋常人所能企及。
基於以上兩點,薛恆十分贊同弟弟追隨楚墨寒。他滿心期望弟弟能在這樣一位良將的麾下,歷經磨礪,實現真正的蛻變與成長。
後來,薛懷不僅平安返回京城,而且整個人煥然一新,與從前判若兩人。看到弟弟的轉變,薛恆心中那塊懸了許久的石頭,終於落了地。
京城中一直流傳著關於睿王楚墨寒的諸多流言蜚語。有人說睿王妃回孃家索要錢財之事,背後是睿王的指使;還有人繪聲繪色地描述睿王處置爬床丫頭的種種手段。但薛恆對這些傳言嗤之以鼻。
在他看來,能讓自己弟弟心悅誠服追隨的人,能令蒼狼國望風而靡、俯首稱臣的一代名將,絕不可能是傳言中那般狹隘卑劣之人。
......
因李大孺到睿王府,原本不過是一場尋常的訪友之行,卻搞得好似王府又操辦了一場盛大宴會一般。
但凡跟王府稍微沾點關係的人,都巴望著能踏入睿王府的大門。究其原因,是李大孺在眾多學子之中威望極高,無數年輕學子夢寐以求能夠結識他,得到他哪怕片刻的指點,從而在學業之路上能夠更加精進一些。
然而,此次眾多學子之中,探花郎上官羽卻是個例外。他心裡清楚,自己不過是口舌伶俐,靠著這點本事糊弄糊弄外人尚可。一旦真正面對像李大孺這樣的大家,就如同在行家面前班門弄斧,他生怕自己腹中草莽、學識淺薄的真相被當場拆穿。
可是,這場睿王府之行,他卻無法推脫拒絕。
其一,三皇子明確要求他務必參加,他自然明白三皇子的意圖,是想借他的機會接近李大孺,進而為爭奪太子之位增添助力。只是這其中的無奈與苦澀,他只能深埋心底,無法向旁人傾訴,只能咬著牙硬著頭皮前往。
出發前,阿東悉心地為他整理著裝,而後跟隨他一同出門。
如今,阿東愈發受到上官羽的信任。起初,上官羽只是將阿東安置在家中,可隨著時間推移,上官羽開始帶著阿東外出,阿東的身份便成了他的近身小廝。
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