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老實話,塗幼幼的貢獻,網上以前很少有人關注。
頂多就是在她拿了諾貝爾醫學獎之後。
媒體才大肆報道了一番,然後觀眾心裡就有了這麼個名字。
知道她發現了青蒿素,拿了諾獎,僅此而已。
等到媒體宣傳結束,塗幼幼的熱度退去。
大家對這位的關注就比較少了。
而要究其原因,說白了還是國內已經很少有瘧疾肆虐的地區。
大家從感官上,對瘧疾這個病的重視程度不夠高。
再加上塗幼幼那個單元又過分強調她自身,還有對於青蒿素本身的研究。
這就讓很多觀眾的代入感慢慢降低。
因此才有人和這個醫藥公司在背後搞鬼帶節奏,然後很大一批網友就被帶過去,開始對這個單元橫挑鼻子豎挑眼。
可是自從鍾興拍出了《抗瘧記》這支紀錄片,整個輿論的形勢一下子就發生了逆轉。
觀眾從這部片子裡瞭解到了瘧疾的可怕之處,也從國內外的歷史中明白,曾經的瘧疾肆虐之處,幾乎可以用寸草不生來形容。
這是震撼的點。
而這部片子裡出了震撼,還有很強的故事性,整部紀錄片中,鍾興用了大量的篇幅描繪很多戰爭上的故事,然後引導到瘧疾,以及與它相匹配的治療性藥物。
包括超級大國在非區作戰,從俘獲計程車兵身上找到了白色藥片,氯奎。
然後棄用阿的平。
而除了這些,他還很懂得觀眾的心理狀態,在這部紀錄片的第一集《可怕的瘧疾》結束之時。
剛好把故事停到了國內科學家要和那位超級大國,為瘧疾的治療工作,研究新的藥物。
而只要是華國人都知道。
此刻,華國和那位超級大國的關係不怎麼好,兩者之間就是競爭的狀態。
那麼到底是那位超級大國贏了,最終成功研究出抗瘧藥物,壓他們一頭。
還是華國的科學家最終勝利了呢?
片子就停在了這,緊跟著走字幕。
然後很多眼巴巴的看著紀錄片的人,一下子就覺得自己的靈魂彷佛被抽走一般。
這不剛講到有意思的地方嗎?
怎麼一下子停了呀?
很多深入故事,然後一下子被拽出來的網友,有些不憤的在網上發著訊息。
“抗瘧記也太少了吧,一集就30來分鐘,完全不夠看!”
“對呀,我才看到咱們國家要和那個超級大國比速度,看誰先研發出抗瘧疾的藥物。
可沒想到鍾導這個挨千刀的。
居然一下子把故事停在了這,這不擺明了是要吊住我的胃口嗎?”
“哎,這能怪誰呢?要不是功勳第七單元被很多人在網上噴,鍾導也不會這麼殘忍的對咱們,他肯定一天就把這些全部放出來了。”
“怕什麼呀?好飯不怕晚,繼續看唄。”
“對呀,我剛才看了預告,咱們國家已經組織全國的醫學科研力量,要製造抗瘧疾的藥物了,相信肯定會成功!”
“那就等明天了……”
看著網友已經開始逐漸扭轉風向的評論,鍾興臉上帶著笑。
因為剛才他接到了王司長那邊打過來的電話。
說《抗瘧記》破了紀錄頻道那邊的最高熱度。
整部紀錄片的最高熱度一度達到了1.78%!
別看這個數字好像不高。
但要知道《抗瘧記》是個紀錄片,紀錄片的受眾本來就少。
很多所謂的優質片子,收視率能達到0.8%,那都是優秀級別。
能破1%,那都足以被稱為半經典!
而能夠突破1.5%的,那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畢竟很少有紀錄片被刷熱度,所以這裡面的水分就很少,含金量很高。
而除了片子自身的優秀。
王平那邊還說,他拍攝紀錄片的風格明顯有一種現如今很多紀錄片學不來的,能夠調動觀眾情緒的風格。
所以那邊的領導就說,能不能讓他指導一下他們那邊拍紀錄片的人。
身為央視堂堂的紀錄頻道,居然要請教一個拍主旋律的外行,這看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
但人家的確優秀的可怕。
那為了把整個團隊拉起來,拍出好片子,那邊的領導也就不顧及什麼臉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