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長文。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攝影師,也是一位退伍軍人的後人,之所以發這篇長文,純粹是有感而發。
要說我爺爺退伍了之後。
其實和張爺爺真的挺像的,所以在看這部劇的時候,我很自然的就想到了我爺爺。
和張爺爺一樣,我爺爺年輕的時候也上過戰場。
最後退伍了,並沒有想著回到家鄉。
而是響應上面的號召,選擇了在北湖邊緣地區支援建設。
所以說起來,在戰功上,我爺爺可能比不上張爺爺,但其實在我心裡我爺爺同樣偉大……”
說到這,他就開始介紹自己爺爺的故事。
像什麼參加過三幾年的戰爭,50年之後,為支援全國解放,拋家舍業,作為第2批的南下幹部,服從組織安排,去了貧困地區參與維穩建設。
然後在當地,努力克服那邊的民俗習慣,勤懇讀書的同時,還教授當地的年輕孩子們樂器。
人家不僅有長文,還有照片,甚至有影片。
畢竟作者本身就是個攝影師。
他拍攝了他爺爺在當地支援建設的圖片,也拍攝了他爺爺救助當地幾個孩子,給他們捐音樂器材的照片。
這些都被他作為很寶貴的東西珍藏了起來,然後在這個時候發到了網上。
這篇長文釋出之後得到了很多網友的回覆,大家很羨慕這個攝影師,就想了解他,然後有人點進他的微薄,發現這位攝影師居然繼承了他爺爺的意願,留在當地成為了一名鄉村教師。
轉瞬間這個事一下子就從原來的先輩精神變成了退伍老人的優秀精神的傳承。
然後大家對這位的稱讚,簡直是刷屏到了網路。
但是這個攝影師並沒有因為這事而鞠躬自傲,反倒是很低調很謙虛。
也就只有說起自己爺爺的時候,才會有驕傲的話語。
他和大家交流了很多。
尤其是最後,他還說了一句:“我爺爺一生樂於助人,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
他在自己短暫卻又有意義的一生裡,真正做到了在部隊裡保家衛國,到地方上為民造福!
他和張富青爺爺一樣默默無聞了30多年。
所以在我心裡,他一樣配得上那份屬於自己的榮耀和功勳!”
小長文發完之後,剛開始在網上的熱度是有限的,但是好飯不怕晚,好的文章不怕沒人看。
就在當天晚上。
這篇文章被擁有一個多億粉絲的百姓日報點贊轉發了。
百姓日報是貨真價實的官媒,擁有極高的流量。
被百姓日報點讚的這篇文章,在網上迅速就突破了超過500萬的瀏覽量。
然後很多人開始追憶他們那些曾經退伍的親人。
有爺爺,有奶奶,二大爺三舅,甚至有父親,母親。
而後百姓日報發文:這些軍人們,或許沒有在他們的軍旅生涯當中作出過什麼轟轟烈烈的事。
也沒有在進入到地方之後,做出過什麼給老百姓擁有巨大貢獻。
他們是那麼的默默無聞。
但正是在全國範圍內有這麼多默默無聞的退伍軍人們紮根在基層。
國家的富強和發展,才能在穩步提升的過程當中不斷進入一個更高的臺階!
華新日報也評價他們為:戰爭年代的守護神,和平年代的平凡英雄。
守護神和平凡這兩個詞兒在一起很彆扭嗎?其實並不是。
就像某一分量極重的軍報上說的那樣:“戰爭年代的軍人值得歌頌,但和平年代紮根在基層為老百姓付出努力的退伍軍人們,他們同樣值得被大家銘記。
所謂的英雄,他們有的或許會有波瀾壯闊的人生。
但更多的其實就是在平凡當中,為了老百姓的生活而不斷努力,用盡自己的一切力量……”
正所謂退伍不褪色。
就像功勳的第3單元,默默無聞張富青中的最後一句話。
“僅以此劇,獻給深藏功名,紮根基層為百姓服務的退役軍人們……”
是的,戰爭中的軍人值得尊敬,可退伍軍人同樣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