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上座率怎麼樣?”
他還是很關心上座率的,只要上座率不差,加上非常高的排片量,那麼票房也不會差。
“反正我是沒看到空座位有多少。”李宛靈說道。
“我特意看了一下,沒多少空位置,電影結束的時候,我又問了一下電影院的工作人員,去看《那些年》的人很多,票房絕對不會差。”
《那些年》最大的對手是《霍元甲》,《霍元甲》這電影上映後的口碑也一般。
有一家紙媒是這評論的——影片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霍元甲好勇鬥狠的擂臺階段,其次是在山村和月慈共度的休憩階段,最後是以德服人的宗師階段。按理說,重點應落在後兩個階段尤其是第三階段上,不然起碼也該是平均用力。導演卻在第一階段投入過多筆墨,造成影片頭重腳輕。到了第三階段,霍元甲知道為國家為民族爭光了,明白“以武會友”了,本該大書特書,可導演卻非常吝嗇———主角匆忙地遇了害。一點格鬥、一點復仇、一點江湖義氣、一點田園牧歌,再加上一丁點兒失明的女人,放到坩堝裡攪和攪和,就成了電影《霍元甲》。
當然也有好評,但是和《那些年》的口碑比起來,差距就有些過大了。
當然了,兩部電影的型別不一樣,其實是不太好拿來比較的,只不過楊簡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影響力都要比“功夫皇帝”的影響力大,只是因為題材的原因,他這部電影在歐美沒什麼市場,國內以及小日子、棒棒和東南亞這些地方才是真正的票倉。
一切,就看首日票房有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