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二十四:園林景觀設計的融合探索
園林設計師王宇接到一個專案,要為一位熱愛多元文化的客戶設計一座融合東西方園林特色的庭院。客戶希望庭院既能體現中國古典園林的含蓄典雅、自然清幽,又能展現西方園林的規整對稱、華麗大氣,同時滿足休閒娛樂、修身養性等功能需求。然而,從設計理念的構思到施工細節的落實,每一步都充滿挑戰。
在整體佈局上,中國古典園林追求自然山水的意境,佈局靈活多變,注重曲徑通幽、步移景異的效果,透過假山、池塘、亭臺樓閣、花草樹木等元素的巧妙組合,營造出一種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氛圍;西方園林則強調幾何形狀的規整性和對稱性,通常以中軸線為核心,佈置大面積的草坪、修剪整齊的灌木叢和精美的雕塑,展現出秩序井然、宏偉壯觀的氣勢。如何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佈局方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是王宇面臨的首要難題。他嘗試了多種佈局方案,如將西方園林的中軸線與中國園林的曲徑相結合,但在實際操作中,發現這樣容易使空間顯得雜亂無章,失去了各自的特色和美感。
植物配置方面也困難重重。中國園林植物注重四季的變化和意境的營造,常用松、竹、梅、蘭、菊等具有象徵意義的植物,搭配方式自然隨意,追求植物與周邊環境的和諧共生;西方園林植物則多選擇色彩鮮豔、形狀規整的品種,如鬱金香、玫瑰、薰衣草等,佈置方式較為規整對稱,強調色彩的搭配和視覺衝擊力。要挑選出既符合東西方園林風格特點又能相互協調的植物種類,並進行合理的配置,並非易事。在初期的植物選擇中,王宇發現一些中國傳統植物在西方園林的規整佈局中顯得格格不入,而西方的植物在中國園林的自然意境中又顯得過於突兀,難以達到理想的景觀效果。
園林建築的設計與融合同樣棘手。中國古典園林建築風格獨特,如亭、臺、樓、閣、軒、榭等,造型優美,飛簷斗拱、雕樑畫棟,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注重建築與環境的相互映襯;西方園林建築則以宮殿、城堡、噴泉、柱廊等為主,建築體量較大,風格華麗莊重,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和視覺焦點作用。在設計庭院中的園林建築時,王宇既要考慮如何保留東西方建築的特色元素,又要使其在風格上相互協調統一,避免出現建築風格衝突的情況。例如,將中式的亭子與西式的柱廊相結合時,如何確定兩者的比例、材質和色彩搭配,才能使其看起來和諧美觀,是一個需要反覆推敲和試驗的問題。
施工過程中,由於東西方園林的建造工藝和材料使用存在差異,也出現了不少技術難題。中國古典園林的假山製作、水系營造等工藝精湛複雜,需要經驗豐富的工匠來完成;西方園林的石材切割、雕塑製作等也有其獨特的技術要求和標準。在施工團隊的協調上,不同工種的工匠對對方的工藝和技術理解有限,溝通不暢,導致施工進度緩慢,一些細節部分的質量也難以保證。例如,中式假山的堆疊與西式噴泉的安裝在位置和佈局上需要緊密配合,但由於雙方工匠的溝通問題,出現了多次返工的情況,增加了施工成本和時間成本。
儘管面臨諸多困難,王宇並沒有放棄。他深入研究東西方園林的歷史文化、設計理念和經典案例,多次與客戶溝通交流,瞭解其生活習慣和審美偏好,不斷最佳化設計方案。在整體佈局上,他採用了“分割槽融合、過渡自然”的策略,將庭院劃分為東西兩個主要區域,東區以中國古典園林風格為主,透過巧妙的地形塑造和植物配置,營造出自然山水的意境,設定蜿蜒曲折的小徑和錯落有致的亭臺樓閣;西區則呈現西方園林的特色,以規整對稱的草坪、花壇和精美的雕塑為核心,展現出秩序與華麗。在兩個區域之間,透過一座融合了東西方建築元素的廊橋作為過渡,使整個庭院的佈局既具有明顯的分割槽又不失連貫性和整體性。
對於植物配置,王宇根據不同區域的風格特點和生態環境,精心挑選植物品種並進行合理搭配。在東區,保留了中國傳統園林中的松、竹、梅等植物,同時搭配一些本地的開花灌木和地被植物,營造出四季有景、層次豐富的植物景觀;在西區,選擇了鬱金香、玫瑰、薰衣草等西方常見的花卉植物,並按照幾何形狀進行規整的種植,形成色彩鮮豔、圖案規整的花壇景觀。在兩個區域的交界處,透過種植一些形態較為自然、適應性強的植物,如紫薇、木槿等,作為過渡,使東西方植物景觀能夠自然融合,相互映襯。
園林建築的設計上,王宇對東西方建築元素進行了提煉和創新。在中式亭子的設計中,融入了西方建築的一些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