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丟在這裡幾年了,具體能不能用我也不清楚,要通了電試一試。
當年,來了個新領導,一上任就雄心勃勃,說要把咱們廠做大做強。
那時候農用機價格高,利潤空間大,他就要求我們把做出來的零件直接組裝成農用機拿去賣。”
他無奈地搖了搖頭,眼神中滿是悵惘:
“可他哪知道,這談何容易啊!當時我們廠裡雖說有車床、銑床這些裝置,可真要做出一臺完整的農用機,還差得遠呢!
農用機的零件複雜多樣,每一個都關乎整機的效能。
以前我們最多做些簡單配件,現在卻要從無到有打造整機,技術上的難題一個接一個。”
年師傅頓了頓,目光望向車間的角落,彷彿回到了那段艱難的時光:
“沒有現成的技術可以借鑑,所有的零件設計、組裝工藝都得靠我們自己摸索。
我們一群人,日夜泡在車間裡,對著圖紙反覆琢磨,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失敗。
那些日子,大家都熬紅了眼,可進展卻十分緩慢。”
“時間一天天過去,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卻始終沒能拿出合格的產品。
訂單接不到,資金鍊也斷了,廠子的運營越來越艱難。
最後,實在撐不下去,只能倒閉了。”年師傅心裡不免覺得可惜,如果當時只是賣賣零件的話,廠子肯定是不錯的。
林盼盼想了想道:“如果我有農用機圖紙,你們有沒有辦法做出來?”
她是真的有這些農用機的圖紙,不光是農用機,前世周蓉報考機械設計專業,她也跟著學,把那些複雜的機械知識一點點吃透後教給周蓉。
在這個過程中,從農用機到汽車的機械設計,她都全力鑽研。
後來,憑藉各種渠道和自身努力,她甚至接觸到飛機、衛星相關的機械設計資料。
周蓉考上清大後,學業要求更高,每次需要特殊圖紙,林盼盼都想盡辦法收集整理,熬夜手繪。
多年來,她反覆研究這些圖紙,對農用機和汽車的零件細節瞭如指掌,現在要是畫一臺農用機的零件圖,對她來說輕而易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