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技藝學習(1 / 2)

第九十一章:技藝學習

在靈風山村那片被傳統技藝光輝籠罩的土地上,林羽和蘇瑤不僅是傳統技藝傳承的推動者,更是身體力行的學習者。他們以謙遜之姿,全身心地投入到傳統技藝的學習海洋中,渴望從這些古老的智慧結晶裡汲取養分,讓自身與這片土地的文化紐帶系得更緊,也為村民們樹立起積極的榜樣。

林羽拜入村裡德高望重的老工匠李爺爺門下,開啟了他的木工學習之旅。對於林羽而言,木工世界起初是一片充滿未知與挑戰的領域,那些形態各異、功能不同的工具,就像是神秘的寶藏,等待著他去一一發掘其奧秘。他從最基礎的工具使用學起,每一把鋸子、每一把斧頭、每一個刨子,都成為了他親密的夥伴,儘管在初始階段,這些夥伴並不那麼“聽話”。

在學習鋸子的使用時,林羽發現要讓鋸子沿著木料的紋理順暢切割並非易事。他雙手緊握鋸柄,試圖用力均勻地推拉,但木料卻總是倔強地偏離預定的切割線。李爺爺在一旁耐心地指導:“孩子,鋸子不是靠蠻勁,而是要找到一種節奏感,就像你在和木料對話,順著它的性子來。”林羽靜下心來,仔細感受著鋸子與木料之間的微妙互動,經過無數次的練習,終於能夠較為熟練地使用鋸子,切割出相對平整的木料表面。

掌握了鋸子的使用後,林羽又開始學習斧頭的運用。斧頭在木工活中主要用於粗加工,如修整木料的形狀、去除多餘的部分等。林羽第一次拿起斧頭時,只覺它沉甸甸的,心中難免有些畏懼。但他知道,若想真正學好木工,就必須克服這種畏懼心理。他學著李爺爺的樣子,站定姿勢,揮動斧頭,然而,第一斧下去,卻只是在木料上留下了一個淺淺的痕跡。李爺爺笑著說:“別灰心,斧頭的力量要從腿部和腰部傳遞上來,手臂只是引導方向。”林羽按照李爺爺的教導,調整姿勢,再次揮動斧頭,這一次,斧頭深深地嵌入了木料之中,他心中湧起一股喜悅與成就感。

隨著對基礎工具使用的逐漸熟練,林羽開始學習製作一些簡單的木製品,如木凳。製作木凳看似簡單,實則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木工技巧。從挑選合適的木料開始,林羽就小心翼翼,他仔細檢查木料的紋理、質地,確保其能夠滿足製作木凳的要求。然後,他根據設計圖紙,用鋸子將木料切割成相應的部件,再用刨子將部件的表面打磨光滑。在組裝環節,林羽遇到了新的挑戰,如何確保各個部件之間的連線緊密、牢固,是一個需要精確把握的問題。李爺爺教他使用榫卯結構進行連線,這種古老而精妙的連線方式,不需要釘子或膠水,就能讓木製品的結構穩固持久。林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反覆練習榫卯的製作與拼接,終於成功地製作出了他的第一張木凳。雖然這張木凳在工藝上還有些粗糙,但它卻凝聚了林羽的努力與汗水,也標誌著他在木工技藝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在不斷的學習與實踐中,林羽的木工技藝日益精湛。他開始嘗試製作更為複雜的傢俱和農具,如衣櫃、桌子、犁等。每一件作品都傾注了他對木工技藝的熱愛與執著,也展現了他在這一領域的成長與進步。他製作的衣櫃,設計合理,內部空間佈局巧妙,櫃門的開合順暢無聲;他製作的桌子,桌面平整光滑,桌腿堅固有力,雕刻在桌沿上的簡單花紋,為其增添了一份古樸的韻味;他製作的犁,更是結合了現代農耕的需求與傳統木工工藝的精髓,成為了村民們在田間勞作的得力助手。

而蘇瑤則在刺繡的世界裡,用手中的針線編織著屬於她的藝術之夢。她跟隨村裡的刺繡大師王阿姨,踏上了這一充滿細膩與詩意的學習之路。刺繡於蘇瑤而言,是一種全新的表達方式,她要用那一根根纖細的絲線,在潔白的布料上描繪出靈風山村的美麗風景與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

蘇瑤從學習刺繡的基本針法開始,平針、鎖針、十字繡等針法,在王阿姨的示範下,逐漸被她掌握。平針的均勻排列,能夠營造出平整的色塊效果,蘇瑤在練習平針時,專注於每一針的長度與間距,力求讓線條流暢自然。她先在小塊布料上反覆練習,從簡單的直線、曲線開始,逐漸過渡到較為複雜的幾何圖形。鎖針則用於勾勒輪廓,蘇瑤仔細觀察王阿姨如何運用鎖針,將圖案的邊緣清晰地呈現出來。她手中的針線,在布料上穿梭遊走,如同靈動的畫筆,一點點勾勒出心中的形狀。十字繡的針法相對規整,蘇瑤在學習過程中,注重針腳的交叉順序與整齊度,透過不斷練習,她能夠用十字繡針法繡出精美的花朵、動物等圖案。

在掌握了基本針法後,蘇瑤開始嘗試繡制一些具有靈風山村特色的圖案。她以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