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尚書相里以為如何?”(2 / 3)

有些尷尬地說:“陛下不知什麼時候來了?”

“剛剛提到以巨木作龍骨的時候。”

儘管始皇帝的表情依舊平靜, 卻已從扶蘇的眼色中看出端倪。“臣擅用宮廷之物,請治臣罪。”

嬴政揮了揮手,“既然如此用心良苦,這次就不追究了吧。”

始皇帝輕輕搖了搖頭:“此巨舟本為皇室所需,談何挪用?”

“況且這船能馳騁四方海洋,豈不比閒置在宮殿中要強許多?”

“怎麼?”

“你覺得我會在意?”嬴政朗聲一笑:“你說的,我完全理解。”

,!

對方敏銳地察覺到,始皇帝的臉色微微抽動。他的拳頭也下意識地握緊了幾分,似乎確有幾分心疼。

古時的大木樹並不少見,然而高達六十多米、筆直堅固,適合作大殿主樑的木材卻是稀有珍品。新宮籌劃了多年,如今其最為重要的兩根柱料被拿去做龍骨,若說不心疼顯然是違心之言。但有一句話確實不假:

嬴政真正想要的,並不是咸陽城內的巍峨宮室。為了統馭四海,即便是阿房宮也不惜捨棄。

一陣短暫的喧囂後,始皇帝與扶蘇並未離開,而是找了前排座位坐下,和其他官員一起聆聽有關巨舟建造的細節。

付出如此巨大,總得清楚最終的結果吧?

巡視著眾臣,神色依然平靜。其他人卻顯然緊張許多。“既有了龍骨,其餘木料的標準可適當放寬。”

“尚書相里以為如何?”

相里尚書這時終於明白為何不能稱其為‘老泰山’——原來是陛下駕臨。“是這樣,船板、桅杆和肋骨皆可在當地伐採。”相里尚書補充道:“陳府令,貴府欲擇何處建造此巨舟?渭水過於淺顯,怕難以容納此等龐然大物。”

陳府令回應道:“我考慮過,打算按部件分批建造,在沿岸組裝。”眾人不解其意,陳府令接著解釋。

“如今咸陽周圍有大量水力車,稍加改良即可快速切割板材、打孔,節省時間。”

“今年年底前必須完成任務,各環節需齊頭並進。”

提到造船技藝,他點出了相里的名字,“相里尚書和秦墨工匠們對此都有研究。但目前大秦國的船舶大多是用於內河,對於打造又大、快、穩的海船還需要更多調整,以找到最優的設計方案。”

“我們可以在渭河中用小模型試航,在風高浪急時測試效果。我會提供支援和協助。”

這一席話終於讓相里奚安心了些許。

“田舟負責水車改裝、板材切割、木料處理。”

田舟欣然接受任務:“遵命!”

“防水材料如桐油、油漆以及煉製火油後的瀝青交由老鶴、老鹿兩位師傅負責。若出現漏損情況後果不堪設想!”眾人聽畢立即領命而去。

“那麼,航行所需的……”陳府令還未講完,相里奚已然問起:“你是要先造出零件再運送到海邊組裝?”

陳府令讚許道:“尚書果真睿智,所言正合吾意。這樣既能借助咸陽的人工和技術力量,也不會耽擱工期。”

想到將數千塊木料順流而下的風險,相里尚書心頭頓時湧上了一絲擔憂。他擔心實際操作中的諸多不便。但見 胸有成竹地道:“模型建好後,我們會按比例放大圖紙,標好尺寸,並留有修繕餘量。”

“只要尺寸精確無誤,即便略有差池也可彌補。”相里奚依舊持疑:“陳府令,這般精密的要求能行嗎?要知道一絲一毫之差都會影響大局。”

極度自信地說:“冶鐵司將專門定製一批統一標準的量具,確保每一塊物料的精度;而在製造時也會留足修整的空間。”

相里尚書默不作聲,雖未被說服但不再繼續反對。

“若真的成功推行這套體系,則為後代省去無數麻煩。”陳府令語氣堅定。“我們應該用紙筆記載經驗,而非只是斧鋸匠器;用規範和圖樣傳達技藝。”

聽到這裡,所有人的目光彷彿凝結住了,意識到這番講話背後潛在的重大改變。秦朝最好的工匠們或許開始重新審視自身技藝的傳承方式。

“我們不僅要製造幾艘船隻,更需要批次生產,建立系統化的生產工藝!”他強調:“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皇上對這次專案的用心。”

始皇帝欣慰地點頭,贊同這種理念。“就按照你說的方式行事。”

“即便是毀掉那兩大料,孤王也不吝嗇。”

“就算年底未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