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妃的賞賜送到隋王府後,李儷君和她身邊的人都能感覺到,周圍人對她們的態度有了變化。
隋王夫婦且不提,金孺人與二房一家對李儷君就明顯親熱了許多,二夫人黃氏甚至還話裡話外地勸李儷君多與兩位兄長親近,說他們沒有姐妹,一直把她當親妹妹看待,只是她長時間待在三原鄉下,他們沒機會表現自己罷了。
李玳在芙蓉園晉見當晚沒有回家,據說是跟楊釗一夥人飲酒作樂去了,直接在宣陽坊住了兩天,方才回到隋王府。他對父親隋王表示,自己已經跟楊釗打好了關係,官職一定不會有問題的。得知貴妃賞給小女兒的東西很多,他也挺高興,但並沒有太過放在心上。在他看來,與楊釗相交莫逆,就已經能確保他的仕途順遂了,倒也不是非得討貴妃歡心不可,萬一引來聖人猜忌,反而不美。
不過,小女兒能得貴妃青眼,自然是件好事。他本來還指望三女兒李妍君能透過與貴妃童年玩伴相似的容貌獲得貴妃憐愛,如今李妍君失敗了,李儷君卻反而獲得了成功,那對他來說也是一樣的。他忽然發現,小女兒原來聰明又伶俐,即使有點小脾氣,那也是可愛的。他開始關心李儷君是否吃得香穿得好,是否需要正經請位老師回來教她學畫?身邊侍候的人夠不夠使喚?是否需要他把自己的心腹撥過去?
李儷君這個一向不受他看重的孩子,彷彿忽然就變成了他最疼愛的女兒。她的飲食起居,他都想插一手,甚至還打算親自教養她,好將她培養成貴妃最喜歡的樣子。什麼回三原別業守孝?想都不要想!孩子不在長安住著,如何能時時進宮去討貴妃歡心呢?
李儷君恨不得渣爹別那麼“疼愛”自己了。眼下別說她想要回三原去,即使是在隋王府里正常生活,也會時不時有李玳身邊的所謂心腹僕從冒出來討她歡心。她每天日出前跑去花園裡修煉,好幾次差點兒遇上人。這些人似乎盯上了她身邊侍從的位置,還有人想做管事的,將她的人手排擠到一邊去,自己獨攬大權,簡直叫人煩得不行。
石青她們從前在王府裡打探個訊息很容易,如今卻總是受到周圍人的關注,行事都沒那麼方便了。
李儷君想了想,覺得這樣下去不行,就對呂嬤嬤她們說:“我們回長安該辦的事情都辦完了,還是早點回去吧?不然這日子都沒辦法過了!”
呂嬤嬤其實還想留在長安等到趙陳記今年第一季度的賬目盤清為止,這樣她兄弟呂掌櫃就不必專門跑一趟三原送賬本了,但小娘子修煉是正事,不能因為她這點私心,就耽誤了正事,於是她便道:“小娘子做主就是。”
李儷君身邊的人開始為迴歸嵯峨山做起了準備工作。呂嬤嬤特地跑了一趟趙陳記位於東市的總店,回來後向李儷君報告:“和政郡主已經打發人去取走了幾款新料子,拿得不多,卻說好了日後會常來常往,讓我們遇到什麼不好解決的事,都只管找她去。若是小娘子有不好跟家裡長輩說的難處,也可以找她。她即將大婚,搬到宮外住,以後聯絡起來會方便許多。”
李儷君眨了眨眼:“和政郡主這麼好心的嗎?我跟她好象也沒多熟……”
呂嬤嬤倒是覺得,這是好事:“從前娘子還在時,也曾關照過宗室裡有難處的女眷。前幾年韋家出事,東宮與韋妃和離,韋妃削髮出家,一直住在禁中的佛舍裡。她姐姐是薛王妃,嗣薛王李琄之母,受舅家牽連,被流放去了夜郎。薛王妃在長安日子艱難,娘子沒少私下裡幫襯。趙陳記認得往西南去的商隊,也曾悄悄兒幫薛王妃給嗣薛王送過信件物品。大約是這件事叫和政郡主知道了。她雖不是韋妃親生,卻是韋妃養大的,心裡念娘子的恩情呢。從前她住在東宮,有許多忌諱之處,不便出手就罷了。如今她要出嫁了,又藉口小娘子可憐,需要幫襯,正好跟咱們搭上關係,又不怕為東宮惹來猜疑。”
李儷君心情有些複雜:“原來還是阿孃生前的善行,為我帶來了庇護。”這種事不好宣揚,她們自己心裡有數就好。不過李儷君認為自己其實沒什麼需要接濟的地方,就這麼跟和政郡主維持著平淡友善的交情吧,也算是給趙陳記拉到一位身份尊貴的客人。
趙陳記那邊的賬目問題已經有了解決之法,李儷君覺得自己可以向長輩提出離開的請求了,便跑去見隋王。
人剛到正院門前,她就看到竇王妃站在院子裡一動不動的看著書房方向,不知道是怎麼了。她走過去小聲問:“阿婆,您怎麼站在這裡?小心風大吹了著涼。”
竇王妃豎起食指,“噓”了一聲:“別說話,王爺正在教訓你阿耶呢。”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