嬤嬤們很快打聽到了竇王妃孃家的近況。果然不出李儷君所料,他們家目前的情況確實不大好。
竇王妃只有一個兄弟在世,身體不是很好,過去雖然擔任過官職,但早早就告病回家休養了。雖然這位竇舅爺近幾年身體情況有所改善,有意要重新出仕,卻至今尚未有著落。他本人有幾個兒女,其中有一個兒子最為出色,目前在四門學讀書。
嵯峨山的林場,目前的契書應該已經送到了竇舅爺手中,只是還不確定他是否會就此收下。如果這真的只是一份免費的禮物,倒也罷了,然而以他家如今的經濟狀況,即使他們有心要把林場重新種滿樹木,恐怕也有心無力。
竇舅爺在家閒賦許久了,平日除了用心經營扶風那處田莊,以及妻子陪嫁的田產以外,也沒別的事可做。這幾處產業能給他們帶來的收益,也就是維持竇家官宦世家的基本體面罷了,每年積攢不了多少錢。為了應付親友間年節送禮、紅白喜事道賀以及偶爾的做東飲宴,竇舅爺夫婦倆都頗為吃力。實在迫不得已時,也不是沒有典當過祖傳的書畫古玩等物。
竇王妃偶爾會接濟一下孃家兄弟,但她能給的錢十分有限。她雖是親王妃之尊,可也只在進門之後掌過幾年隋王府中饋。自打嗣王李玳的原配大楊氏進門,竇王妃就不得不退居幕後了,等到陳氏去世,她才重新拿回了管家權。她孃家原也不是十分富裕,嫁妝有限,再失去中饋大權多年,手頭上能支配的浮財能有多少呢?
她又要時刻防備繼子李玳與小楊氏的算計,再替兒子在官場上打點,為女兒和孫女置辦新首飾新衣料,為女兒準備嫁妝……她不可能把所有私房都花在孃家人身上。
陳氏進門之後,她的財政壓力輕了許多。很多三房父女與平都縣主李婉致的日常花銷,陳氏通常不動聲色就給包下來了,不必竇王妃自掏腰包,因此她對這個兒媳印象很好。若不是李玳愛生事,竇王妃真的很樂意與陳氏做一對和睦婆媳。
如今陳氏去世,李玳續絃未定,竇王妃又重新掌管起隋王府的中饋大權來。可沒有了陳氏的貼補,隋王府賬上的錢是有數的,李玳那邊又時刻盯著她,企圖找到她的錯處,將中饋大權搶回來……竇王妃一邊要為孃家兄弟子侄的前程操心,一邊重新忙活起了王府內務,壓力山大,脾氣都比從前壞了許多。有時候忍不住了,她甚至會當著隋王的面發脾氣,好象半點不在乎自己的形象了。
現在,隋王對王妃的態度反而軟和了不少,就算竇王妃衝他發火,他也不怎麼生氣了。
對於妻子的煩惱,他心裡其實也有數。只是年輕的時候,他見繼室聰明又能幹,還生了兒子,擔心她會對長子不利,就有意壓著她,不肯幫她孃家兄弟謀官職。等到長子地位穩當了,繼室從來沒做過虧心事,養出來的小兒子也聰明識大體,他心裡覺得對她不住,有心要拉她孃家一把時,偏又失了聖眷,有心無力。
為了不引起皇兄的忌憚,他絲毫不敢過問朝政,自然不敢為小舅子謀官。因擔心會被人說是拉攏士子,竇王妃求他幫忙把侄兒送進太學時,他也沒吭聲,最後還是竇王妃靠著自己的人脈,把侄兒送去了四門學。隋王自知理虧,對於竇王妃貼補孃家的事,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哪怕長子找他告狀,他也不說什麼。
李玳還因此覺得父親偏心了,擔心父親早晚會把嗣王之位交給三弟李琅去承襲,越發熱衷於追求權勢。
李儷君對於自己父親的想法不予置評。她只是覺得,竇王妃是個明白人,心裡應該很清楚,別看對方眼下手裡握著中饋大權,私房有所增加,跟隋王的關係也不錯,可這一切都是暫時的。等到李玳續了弦,他還是會要求把中饋交到自己的新婚妻子手上,避免繼母掌家。小事隋王可以默許,但關係到王府的權力歸屬,他肯定還是會站在長子這一邊。到時候,竇王妃就要再一次失去權柄了。她難道就甘心嗎?
她是個正派人,做不出害人的事,卻也不可能犧牲自己和骨肉該得的利益。李琅需要續娶一房賢良的妻子,官職也可以再往上走一走;李婉致快到嫁人的年紀了,夫婿人選還沒著落呢;再過幾年,連孫女兒李慧君也要開始備嫁妝。沒有錢,沒有權,竇王妃如何為至親骨肉謀劃?
李儷君相信,只要自己提出了足夠誘人的條件,這位聰明的繼祖母沒有理由拒絕她伸出的橄欖枝。
自打回到長安,雖然第一天晚上,她老老實實待在自己的院子裡休息,沒有出去,但第二天卻還是照樣去給祖父祖母請安了。
不過她去的時間稍稍有些晚,隋王見了她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