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王妃很快就明白了李儷君的意思。
倘若趙陳記的八成收益都落在她手裡,那想要搶奪趙陳記的人首先要對付的就是她,而不是李儷君這個住在鄉下守孝的小女孩。
怪不得李儷君會說她是擋箭牌呢。
倘若是半個時辰之前,竇王妃絕對會猶豫,而且有超過一半的機率不會答應——她對李儷君的祖孫之情遠沒到那個地步,沒想過要替一個與她毫無血緣關係的孩子擔此風險。
可現在不一樣了。李儷君先是替她解決了她最擔心的兄弟起復問題,又將自己的處境形容得那般可憐。她早就生出了側隱之心,如今又怎麼可能一口回絕孩子卑微的請求呢?
趙陳記八成的收益……這孩子也算是大出血了。雖說陳氏在世時,也沒少拿錢貼補王府財政,但她從來不知道,原來陳氏貼進來的錢有這麼多。
若是這麼大一筆錢都交由她掌管……隋王也好,嗣王李玳也好,甚至是這府裡的其他主人或僕從,誰還敢對她有輕慢之心?!
隋王急等著金銀去建造他的寺廟,做他的功德。李玳也需要錢財去結交權貴、謀求官職。他們想要錢,就休想再象從前一樣無視她!至少,他們得正視她隋王正妃的身份,給予她應有的敬重!
竇王妃仔細回想了一下李儷君的話,想象著自己掌握住隋王與李玳父子二人財政大權時的情形,心跳都不由得加快了幾分。
她向李儷君確認:“你是認真的麼?你真的要把這麼一大筆銀子交到阿婆手裡?”
“自然是認真的。”李儷君十分認真地道,“從前都是娘在做這件事。可娘執掌中饋,知道該把銀子貼補到何處,不必阿翁、阿婆與阿耶操心。兒卻做不到這一點。兒又不過問王府庶務,哪裡知道賬目上的事?阿翁與阿耶要用錢,也沒有找兒一個小孩子討要的道理。這種事,自然是阿婆做來更順手些。就算是日後繼母進了門,這筆錢還是照樣由阿婆來管。兒信得過阿婆,也只信阿婆。”
這意思是說,就算將來王府中饋大權要落在新進門的嗣王妃手中,趙陳記的八成收益也依舊由竇王妃掌握著。
竇王妃深呼吸了一口氣:“大約會有多少錢?就怕王爺不答應。”
“若照往年的收益來看,最少也有七八萬貫一年,多的時候有十幾萬貫。”李儷君道,“今年有好幾位掌櫃動盪不安,恐怕收益會受到影響,具體能有多少,還得看年底盤賬。阿翁那裡,阿婆倒不需要擔心。您二位是夫妻,阿翁問阿婆要錢花是天經地義的,總比向兒媳婦要錢花更容易開口。阿耶續娶,還不知道會選定什麼人呢。阿翁的功德,卻是耽擱不得的。”
竇王妃立刻就明白了。只要讓隋王覺得,妻子掌握這筆錢財,對他更有利,那他就會開口定下此事,嗣王李玳心裡再不情願也無用。陳氏可以不必開口,就替隋王把該付的錢付了,相關瑣事也用不著他操心。新媳婦能辦到這一點嗎?隋王可拉不下臉跟兒媳婦開口要錢花!
七八萬貫一年啊……就算是到李儷君及笄出嫁為止,六年也有四十多萬貫,那可是很大一筆錢!只要穩住了隋王,竇王妃甚至覺得,自己可以想辦法剋扣一部分嗣王李玳“沒必要”的花銷。多出的銀子,無論是貼補在兒子、女兒、孫女身上,還是讓自己手頭寬鬆一些,都挺好的。她這可不是中飽私囊。兒子官場上的打點、娶妻生子的費用、女兒與孫女的嫁妝,全都是王府公賬上該出的錢!她只不過是把手裡的錢用在了更有意義的地方,而不是叫繼子胡亂花費了去!
倘若一年下來,她能省出三五千貫,貼補一下孃家兄弟子侄,他們的日子就能過得更寬鬆些,兄弟的身體也能保養得好一點了。
既能救助孫女,自己也能得利,這樣兩廂得宜的好事,竇王妃便不跟李儷君客氣了:“既然你信得過阿婆,那阿婆也不跟你囉嗦了。放心,這筆錢交到阿婆手裡,阿婆定會為你掃清一切後顧之憂,絕不叫任何人欺負了你去!”
李儷君等的就是這句話。她有些靦腆地笑了笑:“那就一切都拜託阿婆了……對了,關於嵯峨山林場……”
竇王妃嘆了口氣:“其實那地兒太遠了,從長安過去要走上三天路呢!若你只是想躲個清靜,完全可以找個更近一點的莊子。不過……若你實在想要,回頭我就讓竇家人將契書給你送來。林場那邊的房舍,大多數是幾十年前修起來的,夏天他們偶爾會過去避暑遊獵。但近十年來,國公府的人已經很少過去了,那些房舍恐怕都有些舊了,需得好好修繕一下,才能住人。”
李儷君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