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住房尚未分配,這些小院的外觀看起來基本一致。村民們迫不及待地分散開來,走向各個小院去參觀。
推開一扇小院門,一座精緻的二層新中式建築映入眼簾。小院的佈局錯落有致,前方有一片精心打理的景觀區,清澈的流水潺潺而過,溪邊簇擁著幾株繡球花,碩大的花球色彩斑斕,微風拂過,輕輕搖曳。旁邊還錯落著幾棵小巧的景觀樹,形態各異,為小院增添了幾分靈動與雅緻。院子的後方,一座古色古香的小涼亭靜靜矗立,旁邊的溫感雲朵燈造型別致,宛如一朵飄浮在空中的祥雲。
院子的一側是一間倉房,倉房的門緊閉著,裡面可以用來儲存各種農具和雜物。另一側則是車庫,車庫的空間足夠停放一輛家用汽車,方便村民的出行。
一旁的小塊自留地規劃得十分規整,每一塊都鋪設了磚板路,走在上面,發出輕微的聲響。自留地之間的石板路,即便雨天也不會泥濘。石板路下,巧妙地隱藏著水迴圈系統,既環保又實用。
在小院的一隅,靜立著一座新中式四角涼亭。木質的亭身散發著古樸的氣息,色澤溫潤而內斂,彷彿被歲月輕輕摩挲過。四角的飛簷高高翹起,如飛鳥展翅欲翔,簷下掛著小巧的銅鈴,微風拂過,發出清脆悅耳的叮噹聲,似在低吟淺唱著古老的歌謠。
亭頂的青灰色瓦片層層疊疊,宛如魚鱗密織,每一片都承載著時光的記憶,雨水順著瓦片的弧度滑落,滴答滴答,奏響一曲自然的樂章。亭內地面鋪就著淡青色的方磚,平整而光潔,磚面上的紋路若隱若現,似山水畫卷在腳下徐徐展開。四角的立柱粗壯而筆直,支撐起整個亭頂的重量,柱身上簡約的紋理,彰顯著中式建築的典雅與精緻。
紗幔從亭簷四周輕柔地垂下,那是一抹素白,質地輕薄如羽,陽光穿透而過,灑下星星點點的光暈,讓涼亭內的空間更顯清幽與寧靜。亭內擺放著一套實木桌椅,色澤深沉,紋理清晰,彷彿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桌椅的線條簡潔流暢,沒有過多的雕琢,卻盡顯古樸大氣。長長的桌面可供多人圍坐,無論是品茶聊天還是弈棋對弈,都別有一番風味。
在亭子的一側,還放置著一組半弧形沙發,柔軟的軟墊鋪在上面,觸感極佳。沙發的弧度貼合人體曲線,讓人坐下便覺舒適愜意。靠墊上繡著精緻的中式花紋,為整個涼亭增添了一抹細膩的色彩。
不遠處,洗手池的設定恰到好處。它呈方形,邊緣打磨得圓潤光滑,與周邊的景緻相得益彰。白色的池身與周圍的綠植相互映襯,格外醒目。水龍頭是古銅色的,造型簡潔流暢,沒有過多繁複的裝飾,卻透著一種質樸的美感。水池的使用給村民們帶來了便利。
三嬸笑著對二奶奶說:“這院子可真好,我打算在這自留地裡種上香菜、辣椒和豆角,到時候吃起來可方便了。”
二奶奶點頭稱是:“行啊,咱自己種的菜吃著放心。”
這時,幾個年輕人也湊了過來。小夥子強子興奮地說:“等住進來,大家來我家燒烤啊,就在這院子裡,擺上烤架,再搬幾個桌椅,邊吃邊聊,肯定特過癮。”
旁邊的陸大嫂眼睛一亮:“我還想在這院子裡搭個鞦韆呢,以後讓孩子們在這兒玩,肯定開心得不得了。”
眾人走進屋內,一層設有兩間寬敞明亮的房間,房間的裝修簡約而不失大氣,牆面刷得潔白如雪,地面鋪著光潔的地磚。屋後是一間現代化的廚房,櫥櫃設計合理,廚具一應俱全,房間裡都配備了獨立洗手間,上下水設施完善,水龍頭輕輕一擰,水流便嘩嘩而出。沿著樓梯走上二樓,有三個房間,房間的採光極佳,窗戶大開時,微風輕拂,帶來清新的空氣。
看著新房心裡歡喜的村民們開始討論起房間的佈置。
小花媽說道:“這客廳得買個大沙發,要那種軟軟的,坐起來舒服的,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看電視多好。”
三嬸介面道:“還有一間房我得留給陸月,以後跟我住一起,我幫著看孩子。”
小花則憧憬著:“我想把那間屋弄成書房,以後孩子可以在裡面好好學習,我也能看看書。”
另一位年輕媳婦笑著說:“我呀,可想像城裡人一樣有個自己的衣帽間,把衣服都整整齊齊地掛起來。”
擴建的16棟居民小區,起名“龍泉逸居”,小區環境,建築風格與設施與龍泉雅韻基本一樣,目前正籌備對外銷售。兩個小區之間,那座典雅的四層中式建築便是龍泉村的活動中心。
從外面看,活動中心的青瓦白牆盡顯中式韻味,硃紅的大門莊重而大氣,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