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白馬義從造成什麼損失,反倒是把自身給暴露了出來。
趙雲的箭法那可是相當不錯的,在這等戰馬賓士、高速移動狀態下,也能夠準確地命中目標,幾乎每一次弓弦顫動,就會有一名蜀軍騎兵中箭倒地,還是屬於要害中箭的那種。
這些反擊的蜀軍騎兵,立馬就被眼尖的趙雲給盯上了,虎目一凝,立馬彎弓搭箭,略微瞄準,就射出了手中的箭矢。
不光是趙雲,還有白馬義從當中一些箭法高明、射擊精度夠高計程車兵們,也立馬改變了目標,向這些蜀軍騎兵發起了攻擊。
“嗖嗖嗖”、“嗖嗖嗖”、“嗖嗖嗖”
“啊”、“啊”、“啊”
一聲聲箭矢破空聲,以及淒厲的慘叫聲中那些舉著弓箭,還準備反擊的蜀軍騎兵紛紛身體一顫,身上插著一支或者多支箭矢,一頭栽倒下去,隨後就消失在了賓士的戰馬鐵蹄之下。
蜀軍騎兵之中也是有聰明人的,當他們看到同伴那悽慘的下場之後,心中頓時一動,原本已經拿在手中的長弓也被他們重新放了回去。
這個時候敢反擊的,都已經從戰馬上落下去生死不知了,他們也不想步上了同伴的後塵。
不管在蜀軍騎兵心中多麼憋屈,白馬義從的戰術多麼“無恥”,在面對一支能夠騎射嫻熟的輕騎兵部隊的時候,他們的處境可是相當危險的。
不止一名蜀軍騎兵,想到了曾經與大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騎兵作戰的場景。
那幫來自大草原的騎兵部隊,沒有什麼軍紀,也沒有太高的軍事素養,打起仗來是一擁而上,就如同一盤散沙一般。
裝備也很是拉胯,有鐵製兵器就已經相當不錯了,甲冑什麼的更是稀缺,不要說什麼鐵甲了,就連皮甲都沒有多少,大部分人都是用獸皮包裹身體,充當甲冑而已。
可就這樣的甚至都不能被稱之為正規軍的騎兵部隊,卻是常年壓著他們打,打得他們一點脾氣都沒有,只能是依靠城牆或者險要關隘進行防守,不敢在曠野中與其野戰。
歸根結底就是因為遊牧民族的騎兵那都是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的,十多二十年下來,對於騎術的掌握那早就已經是深入骨髓了,可以在戰馬上玩出各種花式操作。
很多對於農耕民族騎兵來說,相當難以掌握的騎術,在那些遊牧民族之中,完全是屬於司空見慣的技術,甚至都不能被稱為技術,而是屬於本能。
哪怕沒有馬鞍、馬鐙等器材的輔助,這些草原上的牧民們依舊可以單手控制韁繩,穩住身形,甚至能夠趴在馬背上睡覺。
立馬、超馬、倒豎、臥馬、鐙裡藏身、八步趕鞍、倒掛拔旗等等高難度動作,很多遊牧民族的牧民們都可以信手拈來,完全沒有什麼太大的難度。
此外就是騎射乃是遊牧民族的看家本事,誰都能夠玩上幾手,大規模的騎射之下,可沒有多少部隊能夠扛得住,尤其是在野外野戰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白馬義從展現出來的騎射水平還有騎術水平,或許還比不上那些生長在馬背上的遊牧民族,可是依舊讓蜀軍騎兵沒有半點辦法,想起了曾經被遊牧民族的精銳騎兵所支配的恐怖日子。
一顆心不斷往下沉,軍心、士氣更是如同瀑布一般飛速跌落到谷底。
這種只能捱打,卻又無法還手的情況,對於任何一支部隊來說,都是一場折磨和屈辱,再精銳計程車兵也堅持不了多久。
大約一炷香的工夫,400多名蜀軍騎兵就損失過半,一片開闊地上,到處都是跌落馬下的蜀軍騎兵,以及失去了戰馬不知道何去何從的戰馬。
“撤。”
帶隊的蜀軍軍官,再也忍受不住這等戰鬥,一聲令下,早就按耐不住的蜀軍騎兵們紛紛勒住韁繩,駕馭胯下戰馬轉向,快速從戰場上撤離。
蜀軍騎兵想走,白馬義從自然不可能幹看著,紛紛策馬狂奔,追擊上來,手中的弓箭更是不停,依舊在不斷射出一支支箭矢,又有不少蜀軍騎兵後背中箭跌落馬下。
為了提高戰馬的速度,殘餘的蜀軍騎兵也顧不得損傷戰馬了,抄起手中的兵刃,就在戰馬的屁股上狠狠地劃拉了一下,利用疼痛刺激了戰馬的神經,讓它們速度猛增,快速逃離了戰場,躲過了白馬義從地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