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的也僅僅只是這樣的訊息而已。
轉眼間,葉白所部來到柏城縣城下已經三天了,未曾向柏城縣發動了一次正式進攻,每日只是在營中操練,鼓聲、吶喊聲震天響,將柏城縣的蜀軍嚇得不輕,好幾次都以為是秦軍要攻城了。
那位蜀軍牙將,幾乎每日都有一半的時間要親自坐鎮東城,時刻關注著東城外的秦軍大營,隱隱聽著遠處傳來的鼓聲和吶喊聲,臉色相當不好看。
要說唯一的好訊息,就是秦軍大營每日都有上千輔兵開出,進入周邊山林砍伐樹木。
按他的猜測,這支從甲三鎮而來的秦軍部隊,雖然不知道為何會突然增加了好幾倍,但是並沒有攜帶什麼攻城器械,要想攻打柏城縣,就需要就地打造。
也幸虧如此,否則城外的秦軍早就開始攻城了。
之前派出去求援的第一批傳令兵已經返回,他們帶回來的訊息,讓蜀軍牙將的心直接往下沉。
南下的蜀軍主力,如今正在攻打金林府的各個縣城,戰事正酣,實在是抽不出兵力來,讓他們堅守一段時間,只要前線戰事一定,他們立刻調兵北上支援柏城縣。
聽到這樣的回覆,蜀軍牙將在心中是破口大罵,他哪裡會不知道那些同僚們的心思,無非就是看到戰功即將到手,捨不得放棄,不願意回援。
若非柏城縣太過於重要,存放的大批糧草輜重,關係到20蜀軍的後勤供給,不容有失,他們或許連藉口都不會去找。
期盼的援軍沒有,這位蜀軍牙將心中可謂心急如焚,只能是期盼自己派出的第二批傳令兵,可以讓那幫子一心想著立功的同僚們能夠知曉事情的嚴重性,抽調兵力前來支援。
如此又過了三日,前去南下主力求援的第二批傳令兵依舊沒有回來,反倒是去往府城求援的傳令兵回來了。
他們帶回了一個好訊息,在知道秦軍進犯柏城縣,並且在城外紮營之後,駐守府城的蜀軍將領就已經開始抽調部隊,準備前來支援。
只是援軍還沒有來得及出發,柏城縣的第二批傳令兵就到了,當知曉進犯柏城縣的秦軍竟然高達人之眾的時候,西城府府城的蜀軍將領不憂反喜。
蜀國與秦國,或者說整個玄真大陸上的各個國家,軍隊編制都是近乎於相同的,就算有什麼區別,也只是小範圍的,大體上是一樣的。
此次蜀國南下入侵的部隊總共多達30餘萬人,來自於三支衛軍。
最先侵入西城府的兩支衛軍,雖然攻佔了整個西城府,可他們面對的也是左武衛的左右營主力以及數萬府軍,戰果輝煌,損失同樣慘重。
兩支衛軍近乎被打殘了,傷亡人數幾乎達到了一半,死傷人數超過了8萬人,無力繼續南下侵略金林府,不得不將這個功勞讓給了後續支援而來的第三支衛軍。
雖然部隊傷亡極大,可如此大功近在眼前,幾乎觸手可及,誰也無法按耐下心中那顆騷動的心,紛紛向國內請求,補充兵力,繼續南下。
這個時候,背景、靠山以及人脈的重要性就體現了出來,青陽衛在西城府的戰鬥中,傷亡5萬餘人,是損失最大的,功勞也同樣不小。
可惜的是,青陽衛大將軍比不過一同進攻西城府,卻只損失了3萬餘人的六甲衛大將軍後臺硬,國內送來的兵員、裝備都優先補充到了六甲衛中。
讓六甲衛很快恢復到滿編狀態,與後續支援的青龍衛一起繼續南下入侵金林府,僅僅補充了不到2萬人馬的青陽衛,則順勢被留在了西城府,鎮守一方,失去了繼續立功的機會。
青陽衛傷亡5萬多人,戰力折損一半之多,雖然後續得到了2萬多府軍的補充,具備戰鬥力的也依舊只有不到7萬人而已,可謂是元氣大傷。
7萬餘人的兵力加上留下的3萬多傷員,看似還有10萬人馬,都算得上是齊裝滿員了,可傷員加上補充的新兵,讓青陽衛的戰鬥力比起巔峰之時相距甚遠。
柏城縣因為要承擔糧草中轉的重任,被佈置了1萬多人的駐軍部隊,其餘各縣除了數千傷員,駐軍兵力從5000到8000人不等,鎮守府城的不過只有3萬餘人而已。
本就因為背景、靠山不如人,失去了立功機會,青陽衛大將軍正憋了一肚子火,無從發洩,柏城縣傳來的訊息,正好讓他尋到了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