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入手晶片工廠,全場譁然!
畢竟王院士他是一個大夏院士,研究晶片生產乃至研究怎麼設計晶片是他所專業擅長的。
但讓他來管理一家晶片生產公司,這其實並不怎麼合適,十分浪費王院士這大夏院士的才能。
所以此時的林晨在王院士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期待著這個種子在未來忠芯國際戰敗之後。
王院士能考慮投奔曙光科技繼續實現他的夢想,而不是如前世那樣從05年到二零一幾年。
然後看著忠芯國際越來越落敗,最終瀕臨破產的局面。
這不僅是為王院士好,也是對忠芯國際好,畢竟前世已經證明王院士真的沒有當一個優秀ceo的才能。
前世忠芯國際在他的帶領下真的越來越弱了,雖然根本原因實際是忠芯國際採購不到國外先進裝置與生產技術。
最終因為製程工藝落後,那些晶片設計企業也不想找忠芯國際代工晶片,隨後因為接不到訂單而越來越弱,最終瀕臨破產。
但王院士不適合當ceo也是佔有一大部分因素,不能把鍋甩給環境,如同拉不出屁抱怨地球沒有重力一樣。
所以王院士是應該如同當前一樣去當一個科研人員,去解決晶片生產的諸多難題。
而不是如同前世一樣去當一個公司ceo,畢竟這專業根本就不對口啊。
就這樣,曙光科技與忠芯國際的談判不歡而散,而這訊息也很快被鼻子靈敏的記者報道了出來。
而這訊息一出,接下來大夏百姓對於曙光科技的決定也是議論頗多。
有人支援曙光科技,他們的理由是曙光科技沒錯,畢竟雞蛋不能放一個籃子裡。
但也有人認為曙光科技這是一種浪費的行為,並不支援曙光科技。
認為大夏企業應該團結起來,而不是相互內耗最終便宜了國外企業。
但無論外界的輿論如何,無論網際網路的討論,聲音是如何的大,曙光科技依然不急不緩地與摩托鑼拉進行著談判。
畢竟融資入股忠芯國際雖然能省下數十億元,但虛擬實驗室中鳳凰s1手機晶片良品率已經達到了92%誰知道呢?
曙光科技如果買下摩托鑼拉的天l津晶片工廠很快就能投入使用扭虧為盈,甚至為此還能大賺一筆。
畢竟曙光手機中有五大支出,這五大支出之二,可是有晶片代工支出與記憶體和快閃記憶體購買支出。
曙光科技能自產手機晶片後,接下來也會自產記憶體以及快閃記憶體,之後曙光科技單臺手機的利潤就會大增。
而單臺手機的利潤大增,那曙光科技賺到的總利潤就會增加,歸還貸款的時間也會加快。
當然其中晶片工廠也不可能白白乾活,晶片工廠也是需要一定利潤維護自身的運營與後續發展。
但這錢以前是被別人賺,現在是給自己賺,所以左手倒右手後終究是自己賺,最終曙光科技的實力就會越來越強。
而這點外人並不知道,他們只知道摩托鑼拉去年虧了284億美元,認為曙光科技也同樣會虧284億美元,認為曙光科技會被晶片生產業務給拖垮。
當然同樣認為的自然是包括了摩托鑼拉他們,否則他們也不會給出曙光科技那麼大的優惠讓步。
事實上,曙光科技與摩托鑼拉的談判真的相當順利,從談判接觸到最後正式落地。
整個談判流程也不超過一個月,堪稱是百億夏元級別有史以來最快的一個談判速度。
當時間來到2003年的7月11日的時候,曙光科技與摩托鑼拉雙方正式宣佈會在13號召開新聞釋出會,舉辦地點為天l津的某個大酒店。
對此,全國各地的記者如同聞到了腥味,全都一臉亢奮地雲集於此。
畢竟曙光科技與摩托鑼拉關於晶片的事情,在這大半個月時間裡已經傳遍了整個大夏。
他們原以為曙光科技與摩托鑼拉的談判會持續三四個月乃至大半年,但沒想到一個月不到就有了結果,這可真是超快呀。
在這樣的情況下,全國各地包括許多國外知名報社媒體的記者紛紛趕往大夏天l津,見證採訪這一場註定轟動全球的新聞釋出。
畢竟曙光科技收購的晶片工廠可是一筆高達十幾億美元的晶片工廠。
十幾億美元的交易額,已經足夠在全球的科技類報紙與經濟類報紙重點刊登出來了。
就這樣時間飛速流逝,從全國各地與海外坐飛機趕來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