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人形機器人不大的體積,連續工作做家務三個小時都不成問題。
當然在工業機器人上面,它的連續工作時長就不是三個小時了,因為對於工業機器人來說,他們的腿部可以使用輪式的結構。
這樣之後,工業機器人的電耗就減少了許多,畢竟讓機器人的兩條腿邁步需要使用十幾個大大小小的電機完美配合。
它需要克服的阻力與重力也是相當大,耗電自然也相當大。
如果將機器人的兩條腿換成兩個或三個輪胎,那隻需要在每個輪胎上內建一個電機,最終兩個或三個電機就解決完一切,電耗大幅降低。
所以別看少了兩條腿,他實際增加的工作時長至少達到了40以上,最後加上無腿不追求人形的結構,完全可以塞下更多的電池。
理論上如果有需要,讓工業機器人連續工作十數個小時乃至二十幾個小時都有可能,只要你能讓工業機器人塞下更多的電池就行。
當然一味地追求續航是不可取的,畢竟你充電也需要時間,經常使用快充只會降低電池的壽命,也會讓工業機器人不保值。
而且電池越多最終工業機器人的價格就會越貴,所以續航時長多少的取捨是一個藝術,並不是續航時間越長越好。
不過現場的人們顯然不知道這些,他們聽到倪光楠已經研發出來了第一代的工業機器人後全都臉上一喜。
“那真是太好了,我早就等著了,不知道這工業機器人目前能做什麼呢?”
曙光製造與曙光電子的負責人陳東一臉欣喜地說著。
(本章完)
:()大國科技從山寨系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