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這波束賦形技術聽起來很厲害啊。”
“雖然有些聽不懂,但感覺這個技術確實很厲害啊。”
“這波束賦形技術不知道能不能應用到路由器,我家的路由器穿牆有些弱,不知道能不能加強穿牆效能。”
“曙光科技厲害,竟然又研發出了這麼強大的核心技術。”……
然而在人們驚呼一片的時候,身後的投影螢幕又變成了另外一個d2d技術的介紹圖片。
“這d2d技術顧名思義就是同一個基站範圍裡,如果兩臺或多臺手機進行資料互動,那就可以讓他們之間自行資料互動,不用經過5g基站進行中轉的一個技術。
這樣將會降低5g基站的壓力,也讓他們雙方能以最高速度進行傳輸通訊!”
在這d2d技術介紹完成後,接下來就是載波聚合技術的介紹:
“載波聚合技術顧名思義就是利用頻域資源的靈活性,透過同時使用多個載波頻段來傳輸資料的一個黑科技技術。
有了它後,大家的下載速率將會倍增,最高甚至可以做到75gbps的網速。
打破5g移動通訊技術的速度上限瓶頸,堪稱是黑科技技術中的黑科技技術。”
在載波聚合技術介紹完成後,就來到了大規模io技術的介紹。
“這個大規模io技術就是剛剛大家看到的圖片那樣,它主要就是能容納超多的天線。
最終以一個4g/5g通訊核心機櫃為中心,將無數“微基站”散播出去,最終形成一個覆蓋一大片區域的“蜘蛛網狀”的天線技術。”
聽到林晨的話語,此時的人們自然是一臉愣逼。
因為林晨介紹的技術他們聽起來實際就是似懂非懂,不知道那些技術的誕生意味著什麼,有什麼重大意義,代表的黑科技等級有多高。
他們只是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心裡只能不停重複“曙光科技好厲害”的話語……
而時間就這樣足足過去了十多分鐘,在大規模io技術之後,林晨又接連介紹了其他的黑科技技術。
終於,用了十多分鐘的時間,林晨終於意猶未盡地將5g行動通訊技術全部簡略介紹完成。
而之後自然就是實際的測試環節,現場的人們聞言那自然是瞬間激動了起來。
部分因為林晨長篇大論介紹技術而有些本能昏昏欲睡的觀眾也是瞬間起了精神。
畢竟那些什麼黑科技通訊技術他們聽聽就好,實際跟他們沒啥關係,他們也不研究這個。
所以知道不知道並不影響他們使用5g行動網路,人們自然興致缺缺。
而現在要進行5g行動通訊技術實際測試,這可是關係到大家的切身利益啊。
之前4g的表現已經如此亮眼,不知道這個5g有多強呢?
對此,林晨也沒有讓人們好奇多久,只見林晨再次輕輕一揮手,隨後投影螢幕就是一陣變換。
上面出現的是一臺電腦網速的下載測試影片與一個手機下載的測試影片,與此同時林晨的話語也伴隨而出。
“當前我們5g的網速實際已經有些超出當前晶片製程工藝的承受能力,其中手機等移動終端裝置更為受限更為明顯。
所以當前我們要測試主要分為電腦5g網絡卡的網速測試與手機的網速測試。
原因就是電腦的空間大可以不在意過熱問題與可以快速散熱,而手機不行,它要在意散熱問題。
所以電腦的5g網速實際會遠遠高於手機的5g網速,其中電腦的5g網速可以做到47gbps。
而手機因為面臨散熱壓力問題,所以我們只能被迫降低網速,其網速只有23gbps。”
在林晨說話的時候,身後的測試影片也一直沒有停止,只見此時上面分別出現了兩個網速測試畫面。
其中電腦的網速做到了驚人的531b/s,而曙光手機則只有285b/s!
對比之前4g行動通訊最高網速的18b/s,這速度提升幅度相當之大。
現場的人們看到這網速自然是露出了目瞪口呆的表情,驚呼這是不是太不科學了?!
然而伴隨著他們的驚呼聲,他們也發現這5g網路的下載速度好快啊,其中電腦5g網絡卡下載那個1gb大小的電影竟然只用了區區195秒!
而另外一個曙光手機也只需要357秒,可以說無論是電腦還是手機,他們表現全都相當亮眼,讓人一點毛病都挑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