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頭版,咱們說到那皇太孫殿下為何要為糧食兜底。”
“今日頭版,要數那一條鞭法的來歷!”
“卻說兩個月前,大明皇宮,奉天殿內。”
洋洋灑灑幾百字,那說書人添油加醋,就把這頭版新聞給唸了出來。
下方的聽眾聽完了之後,這才心中一驚!
原來,一條鞭法竟然是這樣來的!
很快聽眾們也開始討論了起來。
“看著新聞裡的描述,怎麼說也得快子時了吧?”
“陛下子時竟然還在批改奏摺,當真是操勞啊!”
“那可不,早兩年,中書省被裁撤了,陛下那是事事親力親為。”
“看來這大明的皇帝,還是在乎咱老百姓的。”
“諸位,這大明皇帝,當的是一位明君了吧?”
朱雄英與朱元璋就坐在二樓的雅間,居高臨下看著下方的老百姓。
一開始朱元璋聽到這些百姓們在議論他,心中還十分憤懣。
要不是朱雄英攔住他,朱元璋可能當場就暴走了。
這茶館裡的人,估計一個也活不下去。
大明報估計就沒有第三期了,金瓶風月這連載小說,可能也會胎死腹中。
至少,之前的老朱就是這樣的脾氣,他容不得別人在這種地方妄自議論自己。
可現在的朱元璋不一樣。
現在的朱元璋可是接受過科學的洗禮,至少比那些朝中的儒家大臣們,更加能夠接受這樣的事情。
當老朱仔細聽完下方老百姓的交談之後,頓時心中一暖。
看來咱大明的老百姓,也不是那麼沒有良心嘛!
老朱努力讓老百姓過好日子,整日裡在奉天殿內勤政,這些老百姓對朱元璋還是給出好評的。
至少沒有人逼著他們說老朱的好話。
老朱臉上露出了微笑,淡淡地說道:“看來老百姓們還是很可愛的嘛,至少不像那些大臣說的一般,不是刁民。”
“怎麼會是刁民呢!”
朱雄英也跟著笑道:“老百姓的要求其實也不高,有飯吃,有地種。”
“能過過上個好日子,對於他們來說便別無渴求了,華夏的老百姓一直都是如此,懂的知足。”
雅間之內,再次陷入了沉默。
不過沉默沒一會,老朱便主動打破了這沉悶的氣氛。
“沒成想到,這報紙的威力竟然如此之大。”
朱元璋也是點了點頭,淡淡地說道:“前幾日,還有人暗中詆譭你這個皇太孫,這兩期報紙下去,估計就再也沒有百姓會質疑你了吧?”
朱雄英臉上帶著微笑,淡淡地回道:“應該是沒有了!”
那些攪屎棍雖然不讓朱雄英找到,但朱雄英也大概能猜得出是哪一方勢力。
要麼就是糧商,但糧商不太可能,因為朱雄英兜住糧價,對他們來說確實有好處,至少他們手裡頭的糧食不會虧錢。
不過也不是沒有可能,朱雄英插手糧食市場,日後就沒有他們賺大錢的機會了。
還有一方,那就是士紳家族。
大明計程車紳家族,跟朱雄英可以說是不共戴天,堪比殺父之仇。
當初的玻璃生意,整個大明計程車紳家族,就沒有一個是可以免於災難的,全都被朱雄英收割了一半左右的家產,他們怎麼可能會不對朱雄英動手呢?
只要有機會,他們一定是要出來搞鬼的。
只是,朱雄英心中覺得十分奇怪,士紳家族雖然實力龐大,但是他們應該很清楚自己的身份。
士紳家族敢於欺壓百姓,應該還沒有到,敢動自己這個皇太孫的地步吧?
這也是朱雄英心中覺得納悶的地方。
這兩個地方的人都不太有動機,那這大明天下之內,還有誰會跟他這個皇太孫過去不去呢?
朱雄英想不明白。
不過很快就被老朱給打斷了思緒。
“雄英,這個報紙是個好東西。”
朱元璋已經在下方的老百姓一口一個“明君”之中迷失了自我。
當即興致勃勃地對朱雄英說道:“不如多給咱出幾期?多給天下百姓說說咱是如何勤政愛民的,對了,咱年初不是給吉安府免去賦稅了嗎?這一點也可以說出來!”
朱雄英白了朱元璋一眼,忍不住說道:“爺爺,您是覺得這天下不夠亂嗎?您免除了吉安府的賦稅,臨江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