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聚富昌祭太史(3 / 3)

小說:俠影天涯 作者:十八遊子

與記錄的使命。

父親司馬談亦是漢武帝時期的太史令,他對司馬遷的教誨和影響深遠而持久。

司馬遷自幼聰慧好學,展現出了非凡的天賦和求知慾。在父親的悉心教導下,他博覽群書,無論是古老的經典還是當世的文獻,都能信手拈來,融會貫通。

年少時,他便立下了宏偉的志向,要將歷史的真相傳承下去,為後人留下珍貴的記載。

為了積累更豐富的知識和閱歷,司馬遷踏上了遊歷名山大川的征程。

他走過繁華的都市,也涉足偏遠的鄉村;他攀登過雄偉的山峰,也穿越過廣袤的草原。

在旅途中,他與各種各樣的人交流,傾聽他們的故事,觀察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

這些經歷不僅豐富了他的人生,更讓他對人性、社會和歷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繼承父業,擔任太史令,肩負起了記錄歷史的重任。

以其卓越的才華和堅定的信念,司馬遷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史記》的撰寫之中。

然而,命運卻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挫折。

當時,李陵戰敗投降匈奴,漢武帝震怒。

滿朝文武皆聲討李陵之罪,唯有司馬遷為李陵辯護,稱李陵投降實乃無奈之舉,且其戰功亦不可磨滅。

漢武帝認為司馬遷此舉乃是忤逆之罪,遂將其處以宮刑。

遭受如此奇恥大辱,司馬遷本可一死了之,但他想到父親臨終前的囑託,想到未完成的《史記》,便忍辱負重,繼續著書。

他以無比的毅力和決心,在困境中堅守著自己的使命。

終於,司馬遷完成了這部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巨著——《史記》。

這部著作記載了從黃帝時代到漢武帝太初年間的重大歷史事件和人物,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它以嚴謹的史實、生動的敘述、深刻的洞察,展現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發展歷程和輝煌成就,對後世的史學和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紅葉到了漢太史司馬遷祠,立馬讓船停靠在芝川碼頭。

他懷著崇敬的心情,沿著青石鋪就的臺階拾級而上,前往祭拜。

漢太史司馬遷祠規模宏大,建築錯落有致。

山門前,聳立著一座高大的牌坊,上面刻著“漢太史司馬遷祠墓”幾個大字。

進入山門,是一條長長的神道,兩側古柏參天,鬱鬱蔥蔥,彷彿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沿著神道前行,便是獻殿。

獻殿內供奉著司馬遷的塑像,他目光深邃,神情凝重,彷彿仍在思考著歷史的興衰。

獻殿的牆壁上,繪有司馬遷生平事蹟的壁畫,生動地展現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再往後,是寢宮。

寢宮的建築古樸典雅,裡面陳列著司馬遷的一些遺物和後人對他的讚頌之詞。

穿過寢宮,便是司馬遷的墓葬。

墓葬呈圓形,周圍用青磚砌成,墓頂長滿了青草。

墓碑上刻著“漢太史司馬公墓”幾個大字,字型蒼勁有力。

紅葉在墓前恭敬地獻上一束鮮花,深深地鞠了三躬。

他心中感慨萬千,司馬遷一生坎坷,卻為後人留下了如此寶貴的文化遺產,其精神令人敬仰。

在這莊重的氛圍中,紅葉彷彿穿越時空,與司馬遷進行了一場心靈的對話。

他深知,自己所追求的正義與司馬遷所堅守的歷史真相,在某種程度上是相通的。

他們都在為了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哪怕付出巨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祭拜完畢,紅葉緩緩離開司馬遷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