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李富上任以來,他與郡守王通相互勾結,偷偷私賣官鹽,中飽私囊。
他們在鹽池中私自開設渠道,將大量官鹽運往外地,高價出售給不法商販。
又在本地以次充好,缺斤少兩,百姓苦不堪言。
由於他們官官相護,上上下下沆瀣一氣,但凡有敢於告發者,不是莫名失蹤,便是遭牢獄之災。
一時間,河東郡烏煙瘴氣,民怨沸騰。
紅葉在河東郡停留期間,偶然聽到百姓私下的議論和訴苦。
起初他並未在意,但此類言論不絕於耳,引起了他的警覺。
經過一番暗中調查,紅葉終於摸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他深知此事關係重大,僅憑自己一人之力難以將這群蛀蟲連根拔起。
於是,紅葉決定將此事形成詳細的卷宗,秘密送給當時河東郡的刺史張正。
紅葉精心準備了一番,趁著夜色,避開旁人的眼線,來到了刺史府。
他將卷宗交給了刺史府的門房,再三叮囑一定要交到刺史張正手中。
張正收到卷宗後,大為震驚。
他深知此事一旦屬實,必將在河東郡掀起一場軒然大波。
但他為官清正,決心要徹查此事。
張正先是秘密召集了自己的心腹,商討對策。
他們決定先不動聲色,暗中收集更多的證據,以免打草驚蛇。
然而,郡守王通和李富似乎察覺到了一絲風聲,開始有所防備。
他們加強了對鹽池的控制,試圖銷燬一些證據。
紅葉察覺到了對方的動靜,再次冒險潛入鹽池,發現了他們隱藏的一處秘密倉庫,裡面堆滿了準備私運出去的官鹽。
紅葉將這一重要發現告知了張正。
張正當機立斷,派出親信部隊,迅速包圍了鹽池和李富的府邸。
在證據確鑿之下,李富和郡守王通被捉拿歸案。
他們的罪行被公之於眾,百姓們無不拍手稱快。
河東郡終於恢復了往日的清明,百姓們安居樂業,市場秩序井然。
河東刺史張正對於紅葉的義舉心懷感激,想要結交這位俠士。
然而,當他派人去尋找紅葉時,卻發現紅葉早已離開了河東郡,如同他來時一般,消失得無影無蹤。
張正無奈地搖了搖頭,心中對紅葉的灑脫和神秘更是充滿了敬佩。
他深知,此次能成功整治河東郡的鹽務弊案,紅葉功不可沒。
但如今紅葉離去,他也只能將這份感激深埋心底。
張正深知此事重大,必須將卷宗上報朝廷給御史大人。
在西漢時期,傳信主要依靠驛站和快馬。
他將詳細的卷宗和密報仔細封裝,交由最信任的親信,囑咐其務必以最快的速度送往京城。
親信帶著卷宗和密報,快馬加鞭奔赴京城。
一路上,歷經風雨,穿越山川,不敢有絲毫懈怠。
數日後,這份密報終於送達京城,呈到了霍光的案頭。
霍光仔細閱讀了張正的密報,對其在河東郡的作為大為讚賞。
他深知,若此事處理不當,不僅會影響朝廷的財政收入,更可能引發民變。
然而,霍光也注意到了密報中未曾提及紅葉的具體情況。
他立刻修書一封,派人快馬加鞭送回河東郡給張正。
信中誇讚了張正的功績,但同時要求他不得將紅葉參與其中的事說出去,特別是不能讓陛下劉弗陵知道。
張正收到霍光的信件時,距離他送出密報已經過去了數日。
他明白霍光的顧慮,也深知朝廷中的複雜局勢。
於是,他再次修書回覆霍光,表示定會守口如瓶。
在這一來一往的傳信過程中,時間悄然流逝。
而遠在江湖的紅葉,對這一切毫不知情。
他依然秉持著心中的正義,繼續著自己的征程,留下的是他那充滿傳奇色彩的背影和在百姓口中傳頌的英勇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