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投向南方。他對眾謀士說:“荊州劉表,搖擺不定,猶如風中殘燭。我欲再遣人前去,重申我軍立場,勸其堅定決心,莫要被曹操所惑。”
謀士荀攸道:“主公,劉表身邊蔡瑁等親曹勢力當道,此次前去,難度不小。可帶些奇珍異寶,先拉攏其身邊之人,再面見劉表,或許可成。”
楊磊依計行事,選派得力之人攜厚禮前往荊州。
使者至荊州,先見蔡瑁,獻上珍寶,言明來意。蔡瑁本就貪圖財物,見楊磊如此誠意,心中略有動搖。而後使者得見劉表,拜倒行禮道:“劉荊州,我家主公楊磊,素仰您的威名。今曹操慾壑難填,天下大亂,我主願與您齊心協力,共保荊襄之地太平。您若與我軍合作,我主可助您穩固荊州內政,抵禦外敵。”
劉表面露難色:“吾亦知曹操野心,然蔡瑁等將軍與曹操多有往來,吾實難抉擇。”
使者見狀,忙道:“劉荊州,曹操狼子野心,一旦得勢,蔡瑁將軍等亦難保全。如今我主誠意相邀,正是天賜良機,望您三思。”
劉表沉思良久,道:“容吾再思量思量。”
使者歸營,將情形告知楊磊。楊磊嘆道:“劉表如此猶豫不決,實難捉摸。然我等亦不可放棄,持續關注荊州動向,相機行事。”
在這一系列外交活動進行之時,楊磊亦不忘與江東孫權保持密切聯絡。他修書一封,遣人送往江東:“孫將軍,今我軍於外交上略有小成,與益州、漢中皆結盟友。曹操與袁紹雖強,然我等齊心,亦不足懼。望將軍於江東整軍經武,若有戰事,彼此呼應,共圖大業。”
孫權收到書信,與周瑜、魯肅商議後回通道:“楊公之策,正合我意。江東水軍已嚴陣以待,若曹操、袁紹有異動,必與公攜手抗敵。”
隨著外交網路逐漸鋪開,楊磊在各方勢力中的影響力日益擴大。他深知,這只是一個開端,日後仍需不斷經營維護,方能在這亂世的外交舞臺上長袖善舞,為自己的霸業奠定堅實基礎。
然而,局勢瞬息萬變。曹操聽聞楊磊四處外交結盟,大為惱怒,亦派出使者前往各方,試圖破壞楊磊的聯盟。
曹操使者至益州,對劉璋道:“劉益州,楊磊此人野心勃勃,其聯盟之舉不過是為了擴張自己勢力,待他羽翼豐滿,定會西進謀取益州。您莫要被他迷惑,與我曹操合作,方保益州長久安寧。”
劉璋本就優柔寡斷,聞曹操之言,心中泛起猶豫,急忙召集手下商議對策。
楊磊得知曹操此舉後,立刻派遣陳宮再次前往益州。陳宮見到劉璋,侃侃而談:“劉益州,曹操之言,實乃離間之計。您想,曹操已據中原大地,實力遠勝我等。若他真有心保益州太平,為何此前頻頻對您示以威脅?我主楊磊,誠心與您結盟,只為對抗曹操霸權,並無他意。且我主已與多股勢力聯合,曹操如今才來挑撥,足見其心虛。”
劉璋聽後,疑慮稍解,但仍未完全下定決心。
與此同時,曹操使者在漢中亦對張魯說道:“張教主,楊磊所行之道與您大相徑庭。他若得勢,必不容您的五斗米道在漢中存續。而我曹操,對各方宗教皆持包容之態,只要您與我合作,漢中之地可保無虞。”
張魯心中不安,遣人回覆楊磊,表達自己的擔憂。楊磊則回信安撫:“張教主,曹操之言,純屬虛構。我楊磊敬重您的道統,只願與您在這亂世相互扶持,豈會有滅教之心?且曹操奸詐,他連徐州百姓都能殘忍屠滅,又怎會真心包容您的教派?”
面對曹操的外交攻勢,楊磊深知必須採取更為積極主動的應對措施。他一方面加緊與盟友溝通,穩定聯盟關係;另一方面,決定親自出面,與一些關鍵勢力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以彰顯自己的誠意和決心。
楊磊決定親赴西涼,與馬騰會面。他深知馬騰在西涼的威望和影響力,若能與馬騰達成深度合作,不僅可以增強自身實力,還能在西北形成一股強大的抗曹力量。
楊磊抵達西涼後,馬騰親自出城相迎。二人相見,楊磊抱拳行禮道:“馬將軍,久仰大名。今曹操妄圖稱霸天下,你我皆受其威脅。我楊磊此來,願與將軍坦誠相待,共商抗曹大計。”
馬騰亦抱拳回禮:“楊公,我亦知曹操非善類。只是此前我兒馬超與曹操有些許衝突,我才一時糊塗,與曹操有了合作意向。如今楊公前來,若能有良策應對曹操,馬某願洗耳恭聽。”
楊磊笑道:“馬將軍,您的西涼鐵騎聞名天下。若我軍與您聯合,可從東、西兩面夾擊曹操。我軍在中原之地亦有諸多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