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這個熟知歷史的現代人,仿若一位懷揣絕世秘籍的探險家,毅然決然地穿越到三國亂世,目標直指常山趙雲。他深知趙雲就像一顆璀璨的將星,在這亂世的天幕中閃耀著獨特而耀眼的光芒,若能將其招攬,自己的霸業之路便如同有了最鋒利的寶劍。於是,他帶著精心挑選的禮物,猶如捧著求賢的聖盃,滿懷憧憬地踏上常山這片土地。一路上,從百姓口中聽聞的對趙雲的讚譽,就像陣陣春風,讓他對此次會面的期待之花愈發絢爛。
“老鄉,可知趙雲趙子龍居於何處?”楊磊急切地問道,聲音裡帶著一絲難以抑制的激動。
“哦,子龍啊,他就像那翱翔於常山天空的雄鷹,常出沒於常山腳下的練武場,你去那兒,準能尋見。”百姓熱情地回應,眼神中透著對趙雲的敬仰。
楊磊謝過,加快腳步來到練武場。只見一眾壯士正操練得熱火朝天,刀光劍影間,他焦急地尋覓著心中那道英雄的身影,好似在尋寶之人尋找世間最珍貴的明珠。
“你是何人?在此張望作甚?”一位年輕後生上前詢問。
楊磊抱拳行禮:“在下楊磊,特來拜會趙雲將軍,煩請小哥通報。將軍於我而言,猶如那暗夜中的燈塔,我這漂泊之舟渴望靠近。”
後生撓頭:“將軍正忙,你且稍候。”
楊磊只得耐心等待,心中卻如浪潮翻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終於,人群分開,趙雲如戰神降臨般走來,銀槍在陽光下寒光凜凜,彷彿一道劃破烏雲的閃電。
趙雲上下打量楊磊,問道:“你便是楊磊?找我何事?”
楊磊恭敬說道:“久仰將軍大名,如雷貫耳。今漢室傾頹,百姓受苦,我欲挽狂瀾於既倒,特來懇請將軍助我一臂之力,共成大業,救民於水火。將軍之勇,恰似那出山猛虎,可震四方;將軍之忠,猶如那蒼松翠柏,四季常青,必能為這亂世帶來轉機。”
趙雲心中一動,暗自思忖:此人言辭懇切,且心懷天下,倒非尋常逐利之人。可我在常山多年,鄉親們待我恩重如山,我若離去,他們何以為安?這常山於我,就像母親的懷抱,溫暖而安心。於是他開口道:“楊兄所言大業,此亂世中諸侯紛爭,我只念及守鄉土安寧,對逐鹿中原之事,實難心動。我不過是這常山的一棵守望之樹,只想為鄉親們遮風擋雨。”
楊磊早有籌謀,回道:“將軍武藝超群,若僅守一方,豈不可惜?我知將軍重義,若隨我起事,待功成,必保常山太平,且我以將軍為尊,定不設繁規束縛。將軍與我攜手,定能如雙劍合璧,削鐵如泥,開闢出一條太平之路。”
趙雲聽了,心中糾結不已:這楊磊說得也有幾分道理,我空有一身本領,難道真要在這常山終老?可這未知的路途,又像那迷霧籠罩的深谷,充滿變數。他沉吟片刻道:“楊兄且容我思量,你遠來疲憊,先住下吧。”
在常山的日子裡,楊磊與趙雲促膝長談,他將現代的理念、戰略細細道來,趙雲心中漸漸泛起波瀾。他開始想,或許跟隨楊磊,真能成就一番前所未有的功績,可又擔心這一切只是虛幻的泡影,如同那水中月鏡中花。
某夜,月光傾灑庭院。趙雲與楊磊對飲,他飲盡杯中酒,嘆道:“楊兄,近日聽你所言,我心難靜。這亂世,我亦想有所為,可常山百姓,我怎可棄之不顧?他們就像我心中最柔軟的錦緞,我怎捨得離之而去?”
楊磊誠摯道:“將軍放心,我必不負所托。我願以我之信譽立下誓言,若有違此諾,便如那墜落天際的流星,消逝於這世間。”
趙雲望著夜空繁星,心中反覆權衡:楊磊似有大才,且其志在救民,與我本心不悖。若錯過此機,我或許會抱憾終身。終於,他目光堅定地看向楊磊:“楊兄,我願隨你一試,但你切不可違背正義,否則我定不與你為伍。”
楊磊欣喜若狂:“將軍一言,如九鼎重,我定當堅守正道,與將軍並肩!此刻,我感覺我們就像即將啟航的帆船與強勁的海風,相互依存,定能破浪前行!”
此刻,夜空星辰閃爍,彷彿在為二人的抉擇而喝彩,他們深知前路荊棘密佈,卻因心中信念與對百姓的擔當,無畏無懼地邁向那未知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