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經過思考,認為楊磊是一位值得追隨的明主,決定加入楊磊的陣營。他對楊磊說道:“將軍之恩,庶沒齒難忘,願為將軍出謀劃策,以報大恩。”徐庶的加入為楊磊帶來了更多的智謀,他在軍事和政治決策上有了更豐富的思路。徐庶與郭嘉兩人相互配合,為楊磊分析局勢,提出了許多有建設性的建議,楊磊的勢力在他們的輔佐下更加強大。
徐庶剛到營地不久,便遇上了一場軍事會議。楊磊皺著眉頭說道:“如今袁紹與公孫瓚雖有聯合之勢,但我觀其內部矛盾重重,此乃可乘之機。只是具體該如何行動,還需諸位暢所欲言。”
郭嘉率先發言:“主公,公孫瓚在幽州的根基深厚,他與袁紹聯合不過是權宜之計。我們可派人在他們之間散佈謠言,就說袁紹欲藉此次聯軍之名,奪取公孫瓚在幽州的地盤。公孫瓚此人多疑,一旦聽聞此訊息,必定對袁紹心生猜忌。”
徐庶微微點頭,接著說:“同時,我們可在軍事上佯裝在袁紹的冀州邊境集結重兵,做出要主動出擊的態勢。袁紹為保冀州,定會將主力調回,如此一來,公孫瓚便會覺得自己被袁紹所棄,聯盟自會瓦解。”
楊磊眼睛一亮:“此計甚妙!那在瓦解聯盟之後呢?我們該先對誰動手?”
郭嘉思索片刻,說道:“依我之見,公孫瓚雖有勇力,但缺乏長遠謀略。我們可先集中兵力攻打公孫瓚,一旦拿下幽州,我們的勢力範圍將得到極大擴充,且可佔據北方的有利地勢。”
徐庶補充道:“在攻打公孫瓚時,我們可採用聲東擊西之策。先派一支小部隊在幽州的東邊佯裝主力進攻,吸引公孫瓚的主力部隊前往東邊防守。而我們的主力大軍則繞道從西邊突襲,直取公孫瓚的老巢。”
楊磊聽後,心中已有定計:“好,就依二位先生所言。不過,此次行動需精密部署,不容有失。”
隨後,楊磊按照計劃,派出多支情報人員在袁紹與公孫瓚的領地內散佈謠言。同時,軍隊也開始在袁紹的冀州邊境頻繁調動,營帳連綿不絕,煙火繚繞,聲勢浩大。
正如所料,公孫瓚聽聞謠言後,心中起疑,對袁紹的態度變得冷淡。而袁紹見楊磊在邊境陳兵,擔心後方有失,便將部分主力調回冀州。
公孫瓚見袁紹的舉動,以為自己被出賣,惱怒不已。此時,楊磊的軍隊按照徐庶的聲東擊西之計,開始行動。
東邊的小部隊趁著夜色,擂鼓吶喊,向幽州東部的城池發起佯攻。公孫瓚以為楊磊主力在此,急忙調遣主力部隊前去迎戰。
而楊磊則親自率領主力大軍,在熟悉當地地形的嚮導帶領下,悄悄地繞道幽州西部。一路上,大軍偃旗息鼓,馬銜枚,人噤聲,神不知鬼不覺地逼近公孫瓚的老巢。
當公孫瓚還在東邊與佯攻部隊激戰正酣時,楊磊的主力大軍如天降神兵般出現在他的老巢城下。城中守軍驚慌失措,雖奮力抵抗,但在楊磊大軍的猛烈攻擊下,很快便城破兵敗。
公孫瓚得知老巢被襲,急忙回援,但為時已晚。在回援途中,又遭遇楊磊預先設下的伏兵,軍隊損失慘重。公孫瓚拼死突圍,帶著殘兵敗將逃往北方。
楊磊順利佔領幽州,他並沒有對公孫瓚的殘餘勢力趕盡殺絕,而是採取了招撫政策。他深知,幽州百姓剛剛經歷戰火,需要休養生息。
徐庶建議道:“主公,我們可對公孫瓚的舊部進行整編,挑選其中有才能、有品德的將領和士兵,納入我們的軍隊。對於那些不願歸降的,可給予他們足夠的盤纏,讓他們回鄉務農。同時,我們要在幽州減免賦稅,開倉放糧,救濟百姓。”
楊磊採納了徐庶的建議,在幽州廣施仁政。百姓們對楊磊感恩戴德,紛紛擁護他的統治。
在穩固了幽州之後,楊磊的目光投向了南方的荊州。荊州乃兵家必爭之地,土地肥沃,人口眾多,商業繁榮。
郭嘉分析道:“主公,荊州劉表雖坐擁荊州多年,但他年老體弱,且荊州內部勢力錯綜複雜。他的兩個兒子劉琦和劉琮為爭奪繼承權明爭暗鬥,我們可利用這一矛盾,介入荊州事務。”
徐庶接著說:“我們可先與劉琦取得聯絡,他為人較為寬厚,且在荊州有一定的威望。我們助他奪得荊州繼承權,他必然會對我們感恩戴德,到時我們便可在荊州站穩腳跟。”
楊磊覺得此計可行,便派徐庶前往荊州,秘密與劉琦會面。
徐庶見到劉琦後,表明了楊磊的來意。劉琦正為自己的處境擔憂,聽聞楊磊願意相助,大喜過望。
在徐庶的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