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這心裡啊,就像有一團火在燒,他琢磨著這軍事改革可不能就停留在表面,得往深了搞。這不,除了之前的訓練和兵器那些事兒,他把目光投向了軍隊的戰術配合,這可就像是給一臺大機器打磨那些關鍵的齒輪,讓它們能咬合得更緊密,轉得更順暢。
他開始組織士兵們搞分組對抗演練,這演練可不是鬧著玩兒的,那是要模擬各種各樣複雜得要命的戰場環境。你就想啊,戰場上那可是什麼情況都能出現,要是士兵們沒點應對的本事,那不就跟待宰的羔羊似的?
在這些演練裡,楊磊可真是操碎了心,天天在演練場上扯著嗓子喊。他最看重的就是不同兵種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就比如說步兵和弓箭手的配合,這裡面的門道可深了去了。
你瞧,步兵們在前方組成那盾牆,就像一堵移動的鋼鐵長城一樣往前推進。那些大盾牌啊,一個挨著一個,嚴嚴實實的。這時候,弓箭手們就得發揮作用了。他們得瞅準時機,在後方給敵人來個火力壓制。這可不是亂射一氣,那得是準確得像長了眼睛一樣的射擊。每個弓箭手都得盯著敵人的動向,等步兵們和敵人剛一接觸,“嗖嗖嗖”,箭就像雨點般朝著敵人射過去了。這箭一射出去,敵人那還能顧得上進攻啊?得先躲箭不是?這就給步兵創造了絕佳的進攻機會。步兵們瞅準敵人被箭雨打得七零八落的時候,就喊著口號,“嘿!嘿!”地往前衝,那氣勢,就像下山的猛虎。
還有騎兵呢,這騎兵可就像是戰場上的奇兵。他們得時刻準備著,就像拉滿了弦的箭一樣,瞅準時機就射出去。他們利用那風馳電掣般的速度優勢,要麼從側翼像一陣狂風似的衝過去,把敵人的陣型一下子就給衝亂了;要麼繞到敵軍後方,來個出其不意,殺敵人一個措手不及。這騎兵一衝起來,那馬蹄揚起的塵土,就像戰場上的硝煙一樣,敵人看著就心慌。
楊磊在演練的時候,看到哪個環節不對勁兒,就立馬喊停。有一回,他看到步兵和弓箭手配合得不好,步兵都已經往前衝了,可弓箭手還沒開始射箭呢。他氣得臉都紅了,跑過去對著弓箭手們就喊:“你們幹啥呢?眼睛都長到頭頂上去啦?步兵兄弟們都衝上去了,你們這箭還在手裡攥著呢!要是在真戰場上,這不得害死大家啊?”弓箭手們一個個低著頭,知道自己錯了。從那以後,他們就練得更認真了,每次都能把握好射擊的時機。
這還沒完,楊磊又琢磨出了新點子。他把現代的軍事指揮訊號引入到了軍隊裡。這可真是個新鮮玩意兒,士兵們一開始都摸不著頭腦。楊磊就拿著旗幟和號角,給大家演示。他說:“你們看啊,這旗幟揮一下,再加上號角吹一聲長音,那就是讓步兵前進;要是旗幟揮兩下,號角吹兩聲短音,那就是弓箭手準備射擊。”
士兵們一開始記這些指令可費勁了,經常搞混。楊磊就一遍又一遍地教,還搞了些小測驗。他把士兵們分成小組,自己在一邊發指令,看哪個小組反應最快、最準確。那些反應慢的小組,就得加練。慢慢地,士兵們就都記住了。
在戰場上,這些指揮訊號可太有用了。以前啊,戰場上那麼嘈雜,喊叫聲、兵器碰撞聲,亂糟糟的,指揮官喊破了嗓子,士兵們也不一定能聽清楚。現在好了,有了這些旗幟和號角的訊號,不管戰場上多亂,士兵們只要眼睛盯著旗幟,耳朵聽著號角,就能迅速準確地知道指揮官的意圖。這就好比給軍隊安上了一雙慧眼和一對順風耳,整體戰鬥力那是蹭蹭往上漲啊。
除了這些,楊磊還在演練中增加了各種突發情況。有時候,正演練著呢,突然從旁邊“殺”出一股“敵軍”,模擬敵人的偷襲。這可把士兵們嚇得不輕,但楊磊就是要讓他們習慣這種突發狀況。他說:“戰場上可沒有按部就班這一說,敵人可不會提前跟你打招呼。你們得學會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應對自如。”
有一次,這樣的突襲演練把一支小隊打得很慘。他們一開始都懵了,不知道該咋辦。等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損失了不少人。楊磊走過去,看著那些垂頭喪氣計程車兵,說:“別灰心,這次吃了虧,下次就知道怎麼應對了。咱們得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他帶著士兵們分析這次演練中的問題,告訴他們在遇到突襲的時候,每個兵種應該怎麼行動,步兵要迅速組成防禦陣型,弓箭手要儘快找好射擊位置,騎兵要準備反擊或者包抄。
楊磊還讓不同的小隊之間互相交流經驗。那些表現好的小隊就把自己的心得分享給其他小隊。有個小隊長說:“我們在遇到突襲的時候,第一時間就讓步兵圍成一個圈,把弓箭手護在中間,然後讓騎兵分成兩隊,從兩邊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