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山谷流民生活的日益安穩,葉文舟和墨曉萱並未停下腳步,而是思索著如何進一步提升大家的生活品質,讓這片山谷成為真正的安居樂業之所。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葉文舟將流民們再次召集起來,神色帶著幾分憧憬與堅定:“兄弟們,姐妹們,咱們如今的日子雖說有了起色,但咱們還得往前看。我想著,咱們在山谷裡建一所學堂,讓孩子們都能讀書識字,將來有出息。”
眾人聽聞,先是一愣,隨即爆發出熱烈的討論。一位流民大哥皺著眉頭,面露難色:“葉公子,這是好事啊,可咱們哪來的先生呢?”
葉文舟笑著安撫道:“大家別擔心,這事兒我已經在籌劃了。我打算去周邊城鎮尋訪一些有學問的先生,邀請他們來咱們這兒教書。而且,咱們還可以自己培養一些識字的人,以後也能幫襯著教導孩子們。”
墨曉萱也在一旁點頭,微笑著補充:“是啊,孩子們是咱們的未來,讀書識字才能有更好的出路。咱們一起努力,一定能把學堂辦起來。”
說做就做,葉文舟即刻踏上了尋訪先生的路途。他不辭辛勞,穿梭於各個城鎮之間,打聽有學問且品行端正的人。每到一處,他都誠懇地向當地的文人墨客說明來意,邀請他們前往山谷,為孩子們開啟知識的大門。
在一個古樸的小鎮上,葉文舟聽聞有一位名叫陳儒的老夫子,學問淵博,為人和善,只是一直隱居在此。葉文舟幾經周折,終於找到了陳儒的居所。那是一座清幽的小院,院內種滿了翠竹,微風拂過,竹葉沙沙作響。
葉文舟輕輕叩響院門,不一會兒,一位白髮蒼蒼但精神矍鑠的老者開啟了門。葉文舟趕忙行禮,恭敬地說道:“敢問您可是陳儒老先生?晚輩葉文舟,此次前來,是有一事相求。”
陳儒上下打量了葉文舟一番,見他眼神誠摯,便微笑著說道:“正是老夫。年輕人,有何事但說無妨。”
葉文舟將山谷的情況,以及想要創辦學堂的想法,詳細地告知了陳儒。他言辭懇切,眼中滿是對孩子們教育的殷切期望:“老先生,山谷裡的孩子們都渴望讀書,可一直沒有機會。晚輩懇請老先生能出山,前往山谷教導孩子們,給他們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陳儒聽後,微微皺眉,陷入沉思。片刻後,他緩緩說道:“葉公子,你的這份心令人欽佩。只是老夫已習慣了這隱居的生活,怕是難以應下此事。”
葉文舟心中一緊,但並未放棄。他繼續誠懇地說道:“老先生,晚輩深知這要求有些冒昧。但孩子們真的太需要您這樣的先生了。山谷雖比不上城鎮繁華,卻也寧靜祥和,適合教書育人。而且,晚輩定會全力支援學堂的事務,為老先生提供一切便利。”
陳儒看著葉文舟堅定的眼神,心中有些動容。他思索良久,最終點了點頭:“罷了,葉公子既有如此決心,老夫就隨你走一趟吧。希望能為那些孩子們做點實事。”
葉文舟大喜過望,連忙再次行禮:“多謝老先生!老先生此舉,定會造福山谷的孩子們,晚輩代表大家感激不盡。”
葉文舟帶著陳儒回到山谷,眾人得知葉文舟成功請來了先生,都歡呼雀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學堂很快就籌備起來。他們將山谷中一處寬敞的房屋稍加修繕,作為教室。又砍伐樹木,製作了桌椅。墨曉萱則帶領婦女們,為學堂打掃衛生,佈置環境。
“姐妹們,咱們把這裡打掃得乾乾淨淨的,讓孩子們能在舒適的環境裡讀書。”墨曉萱一邊擦拭著桌椅,一邊說道。
“好嘞,夫人。咱們一定把這兒收拾得漂漂亮亮的。”婦女們熱情高漲,幹得熱火朝天。
學堂開學那天,孩子們個個臉上洋溢著興奮與期待。他們穿著乾淨整潔的衣服,早早地來到學堂。陳儒站在講臺上,看著這些充滿朝氣的孩子,眼中滿是欣慰。
“孩子們,從今天起,咱們就在這兒讀書識字。希望你們都能好好學習,將來成為有出息的人。”陳儒和藹地說道。
孩子們齊聲回答:“先生,我們一定會努力的!”
看著學堂步入正軌,葉文舟心中的一塊石頭落了地。然而,他又將目光投向了山谷的未來發展。他深知,要讓山谷與外界更好地交流,交通至關重要。
葉文舟與墨曉萱商量後,決定帶領大家拓寬並修繕山谷通往外界的道路。這日清晨,葉文舟手持工具,站在山谷口,對著眾人喊道:“兄弟們,咱們要想日子過得更好,就得把這條路修好。以後咱們的農產品、手工藝品才能更方便地運出去賣,大家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