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周和魏攸是劉虞最仰仗的謀士。
他與趙該和鮮于銀、鮮于輔等人不一樣。
趙該等人現在都在咒罵公孫瓚,而齊周卻判斷出,劉虞很可能不是死在公孫瓚的手上。
在齊周看來,公孫瓚的確想殺劉虞,但在約談的時候,殺死劉虞,顯然並不是特別利於公孫瓚。
因為這個時候,大漢的餘威尚在,衛楚代表著天子約談公孫瓚和劉虞。
公孫瓚在這個時候,殺死劉虞,就等於沒將天子放在眼裡。
如此一來,就算將來公孫瓚能夠成功佔領整個幽州,那也是名不正言不順。
相反,衛楚殺死劉虞的機率似乎更大。
特別是衛楚現在提出,要輔助劉永。
對於劉永這個人,齊周是知道的。
剛剛成年的劉永,還不如劉和。
劉和只是好色,見到女人,就會喪失理智。
劉永除了好色之外,還很膽小,即便沒有喪失理智,劉永這個人也沒有多少智慧可言。
沉默許久,齊周這才抬起頭來對著衛楚說道:“衛將軍,二公子現在在薊縣,二公子要抵達平谷城,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在這一段時間裡,公孫瓚大機率會對平谷城發起進攻。”
不等衛楚答話,齊周就又接著說道:“劉刺史有義子閻柔,目前率三千兵馬駐紮在距離平谷城不遠的地方。閻柔有大才,在鮮卑和烏桓之中,也有很高的聲望。”
“我個人建議,讓閻柔來接手平谷城的防禦,關鍵時刻,還可以讓閻柔派人向烏桓和鮮卑借兵,夾擊公孫瓚。”
聽到齊周的話,衛楚面色不變,而站在衛楚身後的狗子,卻眯上了眼睛。
熟悉狗子的人知道,狗子眯眼,這是動了殺機。
對於閻柔這個人,衛楚是知道的。
閻柔確實有一些本事。
歷史上,劉虞死後,閻柔被鮮于輔等人推舉為烏丸司馬,聯絡鮮卑為劉虞報仇,和公孫瓚對抗。
閻柔帶給了公孫瓚很大的麻煩,也為公孫瓚後來,敗在袁紹的手下,留下了伏筆。
閻柔在官渡之戰時歸降曹操,拜護烏丸校尉,對曹操討伐烏丸有功,賜爵關內侯。曹操待其如子,曹丕也視其如親兄弟,閻柔坐鎮北方,統帥幽州兵馬,抗擊胡人的入侵。曹丕即位後,拜其為度遼將軍。
衛楚知道,齊周這個時候,之所以讓閻柔接管平谷城,大機率是因為齊周已經看穿了衛楚的目的。
衛楚不慌不忙的站起身來,邁步走到了齊周的身前,“第一,幽州之亂是我們漢人的內部事務,這種事情,最好不要讓鮮卑人和烏桓人插手。鮮卑人和烏桓人都是塞外異族,請他們幫忙,必定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第二,即便閻柔是劉刺史的義子,即便閻柔這個人有大才。但他太年輕,憑他的資歷,還沒有資格接管平谷城。”
聽到衛楚的這一句話,即便是鮮于銀和鮮于輔,都止不住在一旁點了點頭。
鮮于銀和鮮于輔,算是劉虞身邊的老人了。
他們戰功卓越,遠不是閻柔可比。
剛才齊周提到,讓閻柔來接管平谷城,讓鮮于銀和鮮于輔感覺非常不滿。
“第三,我受天子的詔書來幽州,目的是為了調和刺史與公孫瓚之間的矛盾。現在刺史在我組織的約談中,被公孫瓚所殺,無論如何,我也要承擔一部分責任。所以,我必須在這個時候站出來,挑起反抗公孫瓚的大梁。”
“第四,我的手上有刺史交給我的虎符,如今刺史不在了,軍隊當聽從虎符持有者的號令,這叫名正言順。”
衛楚語落,就摸出虎符,將其舉過頭頂。
一眾將領見到虎符,皆是眉頭一皺。
虎符,雖然已經名存實亡了。
但至少名義上,軍隊還是要受虎符調遣。
“第五,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我有信心輔佐二公子,帶領大家打敗公孫瓚,為劉刺史報仇雪恨。等到公孫瓚被打敗,我自會請求天子,讓二公子接任幽州刺史。”
衛楚語落,滿堂眾人就低聲議論了起來。
齊周見狀,猶豫了片刻,站出來說道:“衛將軍,當初刺史把虎符交給你,是為了……”
不等齊周把話說完,衛楚就對著齊周擺了擺手。
“不管劉刺史當初為什麼把虎符交給我,如今虎符在我的手上,我就應該站出來,挑起大梁。”
“衛將軍,這件事情算是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