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聽到周大人的要求,略一思索,心裡就有了在此基礎上更完美的計劃。
子時,府衙裡值守的差役,都被人以各種理由撤走了,
趙千誠便先一步帶著人,趁著府衙無值守之人的間隙,飛速地把賬本文書等資料先搬到府衙隔壁的院子裡藏好。
安排了人守著資料,並隨時注意附近的動向後,他又親自帶人上陣,就地取材,
跑到衙門後廚去搬了油和酒來,大把大把的潑在了衙門的大門和大堂上。
桐油能助燃,可卻不止桐油有此效果,
其他油,比如豆油豬油等食用油,甚至酒,都是極好的助燃物。
府衙大門可是朝廷的臉面,木質的厚重大門,被潑了油和酒後不過瞬間便能起火了。
而大堂呢,那可是朝廷權力的象徵,
堂上有“明鏡高懸”匾額,“肅靜”“迴避”牌,放置驚堂木的公案,以及差役執仗行刑的棍棒,這些全都是易燃的木材。
這兩處地方在晚上都沒人的,還特別的空曠,與府衙內的其他建築並不相連,燒起來也波及不到其他地方。
但是,這兩處地方對於朝廷的象徵意義是不一樣的,
此兩處起火,一旦被定義是人為,那就等同於謀反。
和盜挖鐵礦的罪名也不相上下了。
趙千誠一邊倒油一邊在心裡嗤笑,出這個主意的傢伙,一定是個文人,
此人壓根就沒幹過殺人放火的事,一點實際經驗也沒有,竟會出餿主意。
安排人放火就算了,對方為了讓安排的“暴民”順利行事不被幹擾,竟然還把在府衙值夜的差役等人都給撤走了。
就為了到時候府衙燒著後,賬本因為沒有及時救火被全燒光,也是想著事發後能把自己摘乾淨,
可如此一來,就為趙千誠他們的行動提供了便利。
但凡是個會打仗的人,也不會幹出這麼蠢的事來。
不大功夫,趙千誠便聽到了呼喊聲由遠而近,仔細一聽,竟然都是“百姓”的“抗議”之聲。
抗議什麼聽得不甚清晰,但是“群情激動”啊!
甚至還有人從前衙府牆上翻進了府衙。
趙千誠倒完手裡的最後一桶油,便聞到了遠遠傳來的火燒著的味道,也看到了火光。
很好!對方安排的“暴民”已經先點火了。
他拿出火摺子吹亮,扔到前堂“明鏡高懸”的匾額之上,火苗一沾到油和酒,瞬間便被點亮,
火線順著趙千誠特意留下的油和酒的痕跡,一點點蔓延開來,整個大堂都燒了起來。
最後,他將府衙大門給點了,才朝著已經退出府門的眾兄弟喊道,
“撤!”
一眾人快速的消失在夜色裡。
趙千誠倒是走得乾脆利落,可苦了雲州府一眾官員。
三皇子本以為不久就能等來賬本被燒沒了的好訊息,結果,
火是燒起來了,可府衙大門和大堂也跟著一起燒了起來。
王碭差點兒沒瘋了,
一發現火勢不對,趕緊命僕從、衙役端盆拎桶的去前衙救火。
可大堂內烈火熊熊,門窗都燒著了,人根本就不敢隨意靠近,
要知道,這門窗如若突然倒塌,砸到了人,不死也要殘。
所以,他們救火也只能端著盆拎著桶遠遠的站著往火上潑,可那樣潑水又有什麼用呢?
府衙大門不僅厚重,還是油脂量高的松木所制,那火燒得不要太旺了。
王碭靜靜地站在後衙院子裡,看著前衙滾滾火浪,附近還能傳來陣陣喊殺之聲,整個臉都白了。
“完了!全完了!”
他手腳不停的顫抖,如若不是長隨扶了一把,怕是整個人就要直挺挺倒下去了。
“老爺安心,未曾有人死傷……”
他打斷道,“可這就是謀反!謀反啊!”
三皇子還未起事,他卻先一步遇上了“暴民”造反之事。
作為雲州刺史,如果只是小範圍的“暴民”襲擾府衙,這事好擺平,
便是燒了賬本,有三皇子在上面頂著,那也不過是找個替罪羊的事,
可府衙大門和大堂全被燒燬殆盡,他難遲其咎啊!
為官之人,治下暴民謀反,他丟掉的可就不僅只是仕途了,還有可能項上人頭不保。
官逼才會民反,朝廷為平民憤,殺官有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