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是他的家庭給他的臉上貼上了標籤。
&esp;&esp;但他很快便釋然了,在這個浮躁又冰冷的時代,真心總是難尋的,而自己在物質上已經得到了夠多。
&esp;&esp;試想自己如果每日還在為生計奔波的話,那麼還會有時間渴望一段真誠的人際關係嗎?所以他在短時間內又學會了第二點,做人不能太貪心。
&esp;&esp;他將自己的情感需求降到了最低,越來越明白人際關係除了真誠的感情之外,帶來的其他東西實在是難以計數。
&esp;&esp;他也越來越深諳人際交往之道,在關係場上懂得進退有度,也知道每一次連線會給自己的未來帶來怎樣的助益,但與此同時,他內心的空虛與日俱增,這樣的他,恐怕已經失去追求真意的資格了吧。
&esp;&esp;他知道,別人一定能識破自己的表面功夫,因為沒有人不在偽裝中活著。
&esp;&esp;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到了大一下,像是為遮掩自己的虛偽一般,他瘋狂參加著各種志願活動,又冒著銀行卡凍結的風險忤逆了父母先前插手的志願填報,選擇轉專業去了人文社科學院。
&esp;&esp;他已經無法再忍受這樣的自己,也不願自己的大學生活就這般渾渾噩噩地過去,過度的內耗使他從一開始追求真情的少年變成了一個自私者。
&esp;&esp;他的青春,不應該是這樣的,不應該充斥著虛偽和內耗。
&esp;&esp;他應該尋找到自己的真正價值,縱使這個世界依舊有諸多灰暗的地方,但還是存在著星星點點的暖意,或許他不該早早失望,而是應該成為這些暖意的貢獻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