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陽光透過廚房半掩的窗簾,斑駁地灑在忙碌的灶臺上。一位廚師正專注地準備晚餐,手中的菜刀在砧板上飛快地舞動,切割著新鮮的食材。然而,就在這時,一個不留神,鋒利的刀刃意外地滑過了他的手指,一道鮮紅的口子瞬間裂開,鮮血迅速染紅了他的手套。
廚師痛呼一聲,立即放下手中的菜刀,緊緊捏住受傷的手指,試圖減緩血流。同事聞聲趕來,見狀立刻幫忙簡單止血,並迅速將他扶往附近的醫務室。
走進醫務室,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撲鼻而來,室內整潔有序,幾位醫護人員正忙碌著。受傷的廚師一進門,便急切地喊道:“醫生,快點幫我看看,我手被切到了!”他的聲音中帶著幾分慌亂和疼痛帶來的顫抖。
此時,陳平安醫生正好從裡間走出,他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面對緊急情況總是鎮定自若。聽到呼救,他立刻快步上前,溫和而有力地說:“你把手給我看看。”
廚師小心翼翼地伸出受傷的手,陳平安醫生迅速而細緻地檢查了傷口,眉頭微微一皺,判斷傷口較深,需要立即處理。他轉頭對一旁的李護士吩咐道:“李護士,麻煩你拿消毒水和消炎藥過來。”
李護士迅速響應,將所需的醫療用品遞到陳平安手中。陳平安醫生沒有遲疑,直接拿起消毒水瓶,輕輕搖晃幾下,確保液體均勻後,果斷地將消毒水倒在傷口上。這一步雖然疼痛難忍,但對於防止感染至關重要。緊接著,他用力但又不失技巧地擦拭著傷口周圍,清除掉所有可能的汙染物,隨後迅速塗抹上消炎藥膏。
這一系列動作雖然專業且必要,但對於傷者來說,卻是疼痛難忍。他不禁哭天喊地,哀求道:“太疼了,能不能換個溫柔點的醫生來?”然而,環顧四周,林醫生和黃醫生都在忙碌著處理其他緊急病例,紛紛表示手頭有事,無法立即接手。
陳平安醫生理解傷者的痛苦,但深知此刻處理傷口的緊迫性,於是輕聲安慰道:“我知道這很疼,但相信我,儘快處理好對你的恢復最有利。我會盡量輕柔一些的。”說完,他更加細心地繼續包紮工作,最終用繃帶將傷口緊緊固定,確保不會再次開裂。
處理完畢後,陳平安醫生又耐心地向廚師解釋了後續的注意事項,包括定期更換敷料、避免沾水以及必要時複診等。廚師雖然仍感到疼痛,但看到陳醫生專業且負責的態度,心中的不安漸漸平復,連聲道謝後,由同事陪同返回廚房休息,等待傷口癒合。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廚房似乎與醫務室之間形成了一種微妙的“默契”。每當廚房裡有人不慎受傷,不論是切菜時的小口子,還是燙傷、碰傷,都會被迅速送往醫務室。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每次接診的幾乎都是陳平安醫生。
陳平安醫生在處理傷口時,依舊保持著他那既專業又略顯“粗獷”的風格。他手法熟練,消毒、清潔、上藥、包紮,每一步都迅速而準確,但似乎總能在不觸碰底線的前提下,讓傷者感受到最大程度的疼痛。每當傷者疼得齜牙咧嘴,幾乎要哭喊出來時,陳平安總會以一種既嚴肅又略帶歉意的眼神看著他們,彷彿在說:“這是為了你好,忍一忍就過去了。”
然而,神奇的是,儘管過程痛苦,但在陳平安醫生的治療下,傷口的癒合速度卻異常迅速。廚房裡的傷員們往往前一天還疼得死去活來,第二天就已經能夠重新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只是心中對那次“難忘”的治療經歷仍心有餘悸。
起初,大家都以為這只是陳平安醫生個人風格的問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細心的員工開始察覺到其中的不對勁。經過一番打聽和私下交流,一個驚人的秘密逐漸浮出水面——原來,這一切都與食堂的傻柱有關。
傻柱是食堂裡的一名老員工,平日裡與陳平安醫生並無直接交集,但不知為何,他對陳平安醫生總是懷有一種莫名的敵意。每天到了打飯時間,傻柱總會故意給陳平安醫生少打菜、少盛飯,甚至在飯菜裡“加料”,以此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得知這一訊息後,廚房裡的員工們恍然大悟。原來,陳平安醫生之所以在包紮時“下手這麼重”,並非出於個人喜好,而是在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對整個廚房進行“報復”——更準確地說,是對傻柱個人行為的間接回應。
而醫務室的其他醫護人員,雖然並未直接參與這場“報復”行動,但他們都選擇了默許和支援陳平安。在他們看來,傻柱的行為不僅損害了陳平安的個人利益,也影響了整個醫務室的聲譽和形象。因此,他們願意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陳平安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