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緋娟說道:“愛達電子正與省發展銀行談一筆貸款,很快就有結果……”
周富明翻了一翻錦湖的財務資料,問道:“愛達電子還需要貸款?”
“愛達電子贏利能力比較高,但也要時間才能將贏利能力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現金,”蔡緋娟笑了笑,周富明雖然幹過一任市長,對財務的事情還談不上精通,“市裡急著要錦湖支付這六千萬,這筆錢,錦湖也只能從愛達電子抽取……”
與一年前相比。今天的愛達電子有著天壤之別,去年要貸個五百萬,還要宋培明搞些特殊政策。這次直接向省發展銀行申請兩個億的貸款,用以補充流動資金。
愛達電子作為高新科技企業,又有市裡直接批給的優惠政策,與那些三資企業同樣能享受“兩免三減半”地稅收優惠。根據通用的會計原則,去年只有四個月的贏利期,所以贏利年度可以推遲到今年,也就說是,愛達電子要儘可能將利潤放到九六、九七年,才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企業所得稅全免的優惠政策。這時候提出利潤投資其他領域,就無需考慮其他相當優惠政策的配合——企業贏利轉投資,政府會根據行業與地域的區別返還不同比例的企業所得稅。
即使愛達電子有著極高的贏利能力。但是不會欠債的公司永遠算不上是一家好公司,這時候也應該儘可能的利用中長期的銀行貸款穩定公司的財務結構。
陸溢光沒有再多說什麼,周富明見蔡緋娟代表錦湖給予承諾,說道:“大家都沒有反對意見?那新光紙業提出地一攬子解決方案算是原則上透過,”又側頭問唐學謙。“具體的事情是不是都交給分管改制的副市長方宏清負責協調?”
還剩下的十一家造紙廠分屬不同的區縣,讓方宏清出面協調,其實就是讓市裡統一牽頭處置此事。也方便事情迅速解決,周富明這麼建議,倒不是拖後腿。
唐學謙點頭應允,說道:“市政府會馬上安排,也爭取今年就把海州所有造紙廠存在地問題都解決掉……”
周富明倒是想拖一拖後腿,在別人眼裡,新光紙業上六十億的林紙一體化專案有些蛇吞大象的誇張感覺,但是周富明卻能惦量出這個專案地份量,不是從投資的角度,而是從政治的角度。
愛達電子與省發展銀行談的那筆貸款。省裡或許會直接干預一下,最終會透過錦湖流入新光紙業,從愛達電子的賬面上。愛達電子並不缺錢,缺錢的只是新光紙業而已。
周富明舉起第三份檔案。那本新光紙業的林紙一體化專案書,問周遊:“新光紙業搞林紙一體化專案,是好事,我作為市委書記,大力支援,不過,這個專案能不能考慮向海州稍稍傾斜一下……”
周富明提到這一點,也是其他常委最關心的,六十億的大專案,是海州市的企業搞出來地,結果海州市沾不到一點光,總有肥水流入外人田的彆扭,即使是唐學謙也有這樣的感覺,畢竟其他人誰感受不到在小江中上游營林造林地迫切性;不過唐學謙至少知道維護大局,總不能現在給徐學平添麻煩。
周遊說道:“林紙一體化,除了營林、製漿之外,還包括最終的造紙。關於造紙一環,並沒有在這個專案書得到體現,因為要等一攬子解決方案透過之後,將現在地造紙生產整合好,才可以制訂一個詳實的方案,至少在三四年內,新光紙業不會考慮在其他地區投資另建造紙工廠……”
“新光紙業三四年間會不斷的追加投資?”周富明問道。
“這是肯定的,我們也希望營林、製漿所生產的原料由內部工廠消化,這樣才符合新光紙業最大的利益。”
周遊知道自己在信口胡言,這份專案書目前只有營造混生型速豐林的一環稍有可執行性,其後的四五十億規模的製漿專案,資金來源都沒有說明,只是空許了一個天大的甜餅讓大家去爭。雖然對造紙工業園雖有個中期的發展規劃,但是規模遠比別人想象的小,造紙工業園的產量要達到與營林、製漿專案相匹配的程度,至少還要投進去二三十億,加上製漿專案的錢,從哪裡籌去?
林紙一體化是大產業迴圈,國內先天不足,國內提及這個概念也近十年,也發展了近十年,但是根本不成氣候,新光紙業要迎難而上,難度卻出乎意料的大。
周富明不大願意直接與張恪見面,感覺彆扭,但是不主動一些,所有的政績都會讓唐學謙撈去,周富明瞥了唐學謙一眼,唐學謙眼有乏態,似乎對他提起投資的問題很不為意,周富明心裡糾結著,唐學謙的神態無疑是告訴他:再主動也不起什麼大作用,心裡糾結很難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