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招工(1 / 2)

出乎謝贇意料的是,對於這次比較大規模的招工,柳樹屯的知青們並不是很積極,只有來自桃園公社的兩位知青孫立偉和孫修偉報名了。

他們倆自從來到柳樹屯大隊,表現一直非常好,是兩個特別踏實肯幹的年輕人,種地、教學,哪裡需要就去哪裡,熟悉了以後會主動開動腦筋,想一些有利於社員進步的好點子,積極性很高。

可以說,這兩位給所有的知青帶了個好頭,也讓柳樹屯的社員們從一開始就對知青有了非常好的印象,為社員和知青的友好和睦相處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倆報名參加招工考試,柳樹屯全體社員大力支援。大隊領導班子甚至說:“你倆還考什麼呀?我們給推薦一下就行。雖然是公開招工,但是你們這種表現特別好、特別優秀的,還是可以透過推薦去工作。”

孫立偉和孫修偉都拒絕了。“我們還是自己考吧,說句託大的話,咱們柳樹屯參加招工考試的,都是我們的學生,我們倆當老師的,要是考不過自己的學生,那也雖敗猶榮,說明我倆考試不太行,但教學工作做得不錯呀!那我們就繼續在柳樹屯發光發熱。”

在柳樹屯幹了兩年多,他們倆付出了很多辛勞,收穫也不少。他們既是老師,又是學生,跟著老人家學為人處世,跟著後來的嚴老師和嶽老師他們學習知識和文化,這日子雖然忙碌,但是不苦。當不成工人就留在柳樹屯,也挺好的。

當年他們兩個初中生,畢業了找不到工作,在家閒著無所事事,迷茫彷徨,在柳樹屯兩年,他們倆成了對社會有用的人!

這兩年沒白來!

人最怕的不是付出,不是辛苦,而是你千辛萬苦卻得不到認可,得不到回應,得不到誇獎。別人只會把你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還嫌棄你付出的不夠多!

這個問題在柳樹屯完全不存在。他們走到哪兒都有人誇。每天都精神十足,鬥志滿滿。

說實話,他們還怪捨不得離開這裡的。

但他們家就是桃園公社的,是曲水縣本地人,就算是當了工人,以後也能常回來看看,繼續給大家幫忙。

除了他倆,別的知青都沒報名。

嶽錚不必說,人家志不在此,是一心想要搞研究的。

來自津市的兩位知青也沒報名。

這一點倒也不奇怪。

謝贇跟她們閒聊的時候瞭解過,這兩位都是主動報名下鄉支農的。

有的人確實不愛下鄉,擔心農村生活太苦,願意留在城裡享清閒。但也確實有一批熱血青年,是發自內心的響應國家號召,願意到農村去幫助農民提高生活水平,幫助農村發展。

知青劉芳和陳瀟就是主動下鄉的人。

她們是有內驅力的。

事實上,她們倆的家庭條件都很不錯,在城裡找到工作不算太難。

到了柳樹屯之後,她們白天在託兒所上班,帶孩子玩,教他們知識,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順便自己也種種地,糧食蔬菜都有,晚上去夜校幫忙。

後來,在王慶麗的帶動下,她們在託兒所的超大院子裡搞起了“小型動物園”,養雞養鵝養兔子綿羊豬,小朋友們積極主動幫忙投餵。

她們帶著孩子們觀察動物成長,寫日記、畫畫、唱歌、數數,每天要把動物數量數一遍。

大家的主要工作是拔草,這些小動物對草的需求量特別大,小朋友們都很忙。

託兒所不但能自給自足,甚至都開始盈利了!

她們幼教當得好好的,並不著急換工作。

而且,她們的家在津市,雖然來的時候做好了紮根農村一輩子的打算,但是,內心深處,應該還是渴盼回到家鄉的。曲水縣在她們的潛意識裡,應該是個臨時落腳點。

閒聊的時候,她們還跟謝贇說:“我們是來支農的,幫著農民建設農村,我們要是去了工廠,那不就是換個地方當工人,還怎麼支援農村呢?我們可以在大隊當赤腳醫生,當赤腳獸醫,在大隊當老師,那都是對大隊發展有幫助的,去城裡當工人就算了吧。等到農村不需要我們的時候再說。”

自己這麼想,對於孫立偉和孫修偉報名,她們也表達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就好像她們主動下鄉,也能理解那些不願意下鄉的人。“人各有志。我們要是覺得別人思想覺悟低,那別人肯定還覺得我們傻呢!這種互相看不上完全沒有必要,互相尊重就好了。國家那麼大,人那麼多,人和人的想法肯定千差萬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