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的。”
張光宗問道:“那這些知識青年要在大隊待多久?”
鍾主任和李書記對視一眼,回道:“暫時還不清楚。”
李書記略一思索,說道:“我就這麼說吧,知識青年是城裡來的,雖然戶口也來了,糧油關係也來了,好像跟咱們的社員就一樣了,但這個究竟是暫時的還是長期的,不好說。
我還要跟你們強調一點,如果人家在城裡有了招工機會,是可以透過招工回城的。就跟咱們的社員找到工作可以農轉非一樣,人家也可以。
,!
人家的家人在城裡,很可能都是工人,訊息靈通,招工機會還是比咱們社員多得多。回城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只是個時間問題。
這是個很大的不確定性。”
鍾主任笑著補充道:“李書記跟大家說的都是掏心窩子的話,我再補充幾句。雖說他們都有可能回城,在咱們這兒呆多長時間還不太確定,但是,只要他們來了,就把他們當普通社員來看待。
可以適當關心,但沒必要過多的額外照顧。他們是來接受再教育的,是來建設農村的,不是來享福的。
至於具體的管理模式,是把他們打散了和社員一起幹活,還是把知青單獨編成一個小隊,讓他們獨立幹活,這個你們都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安排。但是沒必要給他們搞特殊化。一視同仁。
他們一開始可能幹不好,不會幹,你們可以教,他們必須學。這是他們到這兒來的使命。”
李書記說道:“還有時間,這些事你們都可以回去以後仔細考慮一下,大隊領導班子商量商量再做決定,實際工作中還可以不斷調整。不要有壓力。你們還有問題嗎?”
大隊長們沉默不語。
他們又不是傻子,多少也能分析出一點什麼內容來。
城裡孩子找不到工作,不能都聚集在城裡當街溜子,容易惹出事來,所以就把他們趕到農村來,讓廣大農村來消解他們。
他們來了以後,第一年有政府補貼,相當於還是城裡人待遇,但是第二年就要分他們社員的糧食了。如果他們的地還是這麼多,收入還是這麼多,分的人多了,自然就分薄了,要想每個人都能多分點,那必須得想辦法把餅做大,怎麼做大呢?
張光宗一臉憂愁:“我們大隊的收入就這麼多,社員們從年頭幹到年尾,從天黑幹到天黑,也就勉強能填飽肚子,手裡剩不下什麼錢。
小夥子們要娶媳婦,大姑娘要嫁人,還要養孩子,個個都過得緊緊巴巴,現在又要來城裡人從大家嘴裡搶吃的,這是不是有點難為我們了。
李書記,鍾主任,不是我覺悟不高,我們這實在是難辦啊。”
:()回到六零年代,踹開劇情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