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吧去吧。”
張瑞鳳看她實在沒有什麼想法,也不再追問了。
謝贇回到房間,又回想了一下原書內容,鄭家人對原主的抨擊有幾個點,一是她回孃家次數多,幫孃家幹活;二是她嫁人以後掙的工分少了;三是她不肯吃虧,總想要公平,不願意包攬家務,所謂的“沒有大局觀”;四是她不肯無條件縱容鄭蘭萍,不允許她搶佔孃家人送給她的東西。
這些都不會成為許老五被抨擊的點。
,!
許家姑娘嫁人以後不怎麼回孃家,一年兩趟,算少的,大部分人只要嫁的不遠,三四趟是有的。
許老五比原身潑辣,也比原身會爭。她家裡姐妹多,還有個寶貝疙瘩弟弟,習慣了爭搶,也習慣了吵架,她比原主厲害。原主見過她在家裡和姐姐妹妹打架,那真的是讓原主歎為觀止。只是許家人保密工作做的好,他家姑娘對外形象都不錯。
最後一點,許家也不會給她送東西,鄭蘭萍搶不了她一點。
這麼一想,許老五嫁過去,日子還真不見得會難過。
不過她還是要抽空和老五說幾句。
第二天一早,謝贇和張瑞鳳去上工,今天的任務已經改成編筐了,用白臘條編揹筐、糞箕子。這也是個力氣活。
蠟條在水中浸泡過,有韌性,堅而不硬。
編筐,要先將蠟條放在地上,交叉成“米”字,然後將蠟條來回纏繞、編織、壓實,這是“起底”,是編筐最費力氣的一步,需要一直彎著腰,而且要掌握好力度,保證筐底編得緊實,但又不至於力氣太大將蠟條折斷。
這份工作費時費力,按個記工分,編一個筐給五個工分。有的人一天也就編一個,速度快的編倆,有一個編不完得拿回家繼續。
謝贇手速快,她不和人聊天也不分神,編了一個上午,一個蠟條筐就剩下收口了。這活她上輩子就會,看了個老大爺編筐的影片之後,特意跑過去跟人家學的。還免費給大爺編了好幾個筐。那時候這種筐一個能賣50塊。
:()回到六零年代,踹開劇情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