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於陵不是手工作坊(1 / 2)

小說:股市金逍遙 作者:金鋼來了

是李瑜薇,國泰村的李瑜薇,李再興的女兒李瑜薇!

她怎麼也來參加藍鷗的活動呢,身邊的老者是誰呢?

聽到話音的鮑科長回頭看了一下,沒有表示什麼;感到出乎意料的我趕緊回頭快走幾步走到李瑜薇身邊,向她問好,同時很驚奇的問道:

“哎呀呀,你也來了!?”

她主動伸出右手,我趕緊也伸出手與她握手。

她笑著說:

“真想不到,這麼快我們就見面了。”

“是啊,左廠長說是要搞一個活動讓我們來參加,這不就過來了嘛。”

她的身邊站著一位老者,看起來也就有身高一米七五左右的樣子,有六十歲左右,長的胖乎乎的,臉有點黑黝黝的樣子,穿著一件黃色的短袖真絲上衣,黑色長褲,腳穿一雙布鞋。

印象尤為深刻的是他的額頭,上面的皺紋就像刀刻的一樣,深深的印痕與略顯黑色的膚色相結合,一看就是飽經風霜的老人。

看我的目光盯向老者,瑜薇微微一笑,向我介紹說:

“這是家父李再興,今天下午他是受到左廠長邀請接過來的。”

真想不到,大名鼎鼎的於陵股份制創始人是這麼一個平凡樣子的老頭。

他既不高大也不魁梧,滿臉笑容,絲毫看不出在當初屢經責難的感覺,倒像是一位世外高人一般的恬淡安舒。

我趕緊走到李再興面前,伸出手與他握手,鮑科長他們也都快步走過來,與他握手寒暄起來。

面對我們的熱情,李再興趕緊客氣的說“好好好”,一一握手,然後互通姓名。

鮑科長耳語我:

“李再興是幹嘛的?”

我輕輕說:

“他是國泰村的老領導,於陵股份制的創始人。”

老鮑對我說:

“奧,他就是今晚左廠長請的那位朋友啊,還於陵搞經濟的老行家呢,原來是國泰村的啊。”

老人沒有顧及我們的耳語,而是向前走了幾步,指著我們正在七嘴八舌端詳的那座三層小樓,笑著對我們說:

“對這個小樓,我可是很有發言權的,當年,我哥哥就在這裡工作,我跟在我哥哥後面不止一次的到這裡玩呢。”

“奧,”看來我們猜測的百年曆史老建築沒有錯,我們對這個獨特風格的小樓的疑惑,馬上就要有答案了。

“好啊,請老前輩說說,我們都在這裡胡亂猜呢,”鮑科長說。

看著還站在門口的鍋爐工,問道:

“小夥子 ,你在這裡工作多久了,能和我們說說嗎?”

面對李老的詢問,剛才還堅決履行職責拒絕我們進入的小夥子有點靦腆了,說:

“我才進廠不到三年,真的不清楚。老人家說說看吧,我也學點知識。”他一邊說,一邊走到樓門口兩側的芙蓉樹旁,在樹上擦了擦手上的灰塵。

李老他指著小樓的門口,對我們說:

“這開始是於陵的第一批現代化制絲廠的庫房,主要是儲存剛收上來的蠶繭。”

“你看四周邊這麼多窗戶,其實是通風用的,就是保證蠶繭的品質不發生變化。”

鮑科長好像聽出來了疑惑,問:

“我到市行開會的時候,他們說的不大一樣呢。他們說,幾百年來的於陵,都是一座手工業作坊城市,在現代化衝擊面前才開始沒落的啊。”

這個說法,我在大學裡也是聽到的,那就是說:

於陵非府衙所在,非縣制所在,即所謂“非府非縣”,因此沒有經濟發達的基礎,就是一個手工業作聚集地,坊與手工業產品的流散地,所以,雖然稅收佔了東華省的二分之一,但也阻擋不住解放後工業化的衝擊,只有走向沒落。

李老哈哈笑了起來,對這個觀點一點也沒有陌生或者意外的感覺,他點了點頭,繼續笑著說:

“這種為某些人幾十年經營於陵失敗的事情找的藉口 ,理由可以找出千千萬,但是真相卻只有一個。”

“這個手工業作坊的說法,就是關於於陵的最大謊言。這座樓,就是足以否定這個謊言的最好證據!”

看老人斬釘截鐵的洪亮話語,都在期待著老人快點說出真相。

李老指著小樓周邊的建築群說:

“這是恆興德絲廠,也是當時東華省最大的繅絲和絲織廠,有160臺從義大利進口的座繅機和30臺人力繅絲機,僅僅車間工人就有300多人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