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條小河你們經常去嗎?”我將話題引到遠處那條小河上來。
對於河、溝之類的,我總會有一種莫名的情愫。
“以前經常去,原來河裡有很多小螃蟹,小魚,但後面越來越少了,河水也越來越淺,我們就不怎麼去河裡玩了”從楊二的話語中,我能感受到他的失落。
這條小河應該也承載著他和譚婷娃許多歡樂吧。
只是由於某種原因,河水下降,魚蝦減少,失去了它的樂趣。
“在我們老家,離我家大概50多米的距離,也有一條小河溝,大概2-3米寬”
“河裡水很清澈,能夠看到水底的螃蟹和遊動的小魚”說到此處,我似乎陷入了回憶,邊描繪著小河,邊講述著與之相關的事情,而我,彷彿置身小河邊上,河中景色躍入眼中,風聲水聲,劃過耳旁。
其實,現在我是特別想走到前面的河邊去看看的。想知道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環境,是否生存著同樣的魚兒和螃蟹。
可能譚婷娃看出了我的想法,便提議我們繼續向前,到河邊去看看,畢竟他們也有很長時間沒來過這條小河了。
路途並不遠,邊走邊看邊聊天,開心的同時,還能讓路程在不經意間縮短。
沒多久,我們就來到了河邊。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都算不上河流,不僅僅是因為水太淺,而且寬度也沒之前他們形容的那麼寬,目測也就2米不到的距離。
河對岸,沿著河邊,長滿了雜草,枯黃後的雜草隨意的垂落到水裡。
河岸這邊,也就是我們腳下踩著的地方,高於對岸一米多,但我總覺得這岸邊高的一點都不協調,很彆扭。
岸邊種著許多竹子,竹葉隨風而落,鋪滿了河底。
河水還算清澈,但水不深,稍大一點的石塊,能夠與水面齊平。
河底的竹葉新舊交替,竹葉落水後,隨著水波被衝到河底,貼在下面,偶爾有泥沙粘在竹葉上,慢慢將竹葉覆蓋住。
螃蟹?魚?貌似影子都沒有看到。
“之前就是這樣的嗎?怎麼感覺很久沒有人來過的樣子”對於期待中的河流,我還是抱有很大的信心的。
開始楊二他們說這邊沒有魚的時候,我還十分懷疑,因為在我的印象中,只要有“活水”的地方,就會有魚。
但真正見到這條河的實際情況後,難免會有所失望。
從我的經驗上判斷,這裡確實不應該會有魚,頂多有點小螃蟹都不得了了。即使有魚,也不會出現在這段。
整段河流,給人的感覺,就是沒有“生氣”,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直覺。
當我們看到一個池塘或者一段河流的時候,如果這裡水的顏色汙濁不堪,或者顏色不正常,那肯定第一感覺就是沒有魚。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我們所謂的水至清則無魚。
清澈的河裡,毫無遮擋物,魚兒也不會停留,直接就順水遊走了。
正常的生機勃勃的河流,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岸上,是綠油油的花草。
岸邊,有錯落有致的野草遮蓋水面。
水裡,無論是否清澈見底,至少不能汙濁。
水底深度,不能一味的平坦,高低錯落,形成落差,得有“窩”。
這樣,魚兒才有地方停留,才願意停留下來。
魚都喜歡躲“草叢”,不會正大光明的擺在水中間,那不是任人宰割了嗎。
岸邊的草叢,既是魚兒的“窩”,也是它們的食物來源。
不會還有人天真的以為,魚只需要喝水就能長大吧?
同樣的,螃蟹也需要隱私。
螃蟹多數會把家建在河邊,特別是河兩邊的樹根底下,草叢下面,甚至是石頭底下。
螃蟹作為水陸兩棲的生物,不像魚兒,喜歡一直待在水底。
岸邊是最好的選擇,挖個洞,住在裡面,洞口和水面基本持平,略微高於水面最好。
這樣就能一舉兩得了。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螃蟹還是會選擇水底,不會跑到乾旱的地方挖洞。
“看吧,真的沒有魚,之前我們來的時候,就是這樣”當楊二看到河裡的情況和之前的相差不大的時候,還是能夠體會到他的失落。
我猜也是,作為男生來說,誰還不喜歡摸魚捉蝦呢?但現在真正失去了,而且無法逆轉,只能是嘆息。
“最開始這裡有魚和螃蟹的時候,和現在有什麼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