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崔棲。”
將士們奔襲回城,與史玉皎合力對陣崔棲。
至日暮時分,崔棲聽說王膺吃了敗仗壓根兒沒攻進鶴州城,他打了大半天沒討到半分好處,對方還愈戰愈勇,不敢再戀戰,帶著人撤了。
史玉皎不叫追趕,領兵回城,對著前來迎接她的鶴州府官吏和百姓說道:“沒事了,過年去吧。”
“把崔棲打跑了?”百姓們擔憂地問她:“他還會來嗎?”
史玉皎:“他此次損兵折將,即便回去,大約也活不過正月,不會再來了。”
百姓們歡呼:“史將軍威武。”一路歡呼著把她送到營中。
每次打完一仗繃到極致的心絃鬆懈下來,總是累極,多數人回到營地後脫下甲冑倒頭就睡,沒天是緩不過來的。
史玉皎沐浴更衣後,坐在房中梳著擦得半乾的長髮,疲憊得一句話都不說。沈持也細細洗過換了身衣裳,他在房裡生火燒上銀炭,等暖和了,從她手中拿過梳子來,為她梳理頭髮。
……
當他們緩過來,已經到大年初六了,年味兒也淡了。沒能好好過個年,心裡總是有點兒疙疙瘩瘩的。
不過這會兒塘報送進京城,皇帝和百官正月初七一上早朝,得知鶴州府打了勝仗,欣慰之餘下旨嘉獎,到了正月十六,公文一併賞賜來到營中,又叫他們覺得,那點兒遺憾不算什麼。
一塊兒來的,還有給鶴州知府的公文,皇帝下旨給此地鄉試桂榜二十名額,並命官吏們儘快開辦官學,舉辦科舉考試。
小小的鶴州府,鄉試竟有二十名桂榜名額,一時轟動了天下。
隨後,鶴州官府發出告示,告知當地百姓明年頭一年開縣試,只要是鶴州府籍的讀書人,祖上清白,其人未犯事的都能參與。
天底下的讀書人心道:如果說很多地方的科舉很卷,已經是地域模式的話,那麼鶴州府就新開,讀書人少,儒學底子淺薄,只要是悟性、學問不是太差,或許都能考中,於是很多很多落地多年的老童生、老秀才,攜帶包袱,歷經千辛萬苦來到鶴州府,等著入官學,參與科舉考試。
這說白了跟後世的高考移民沒什麼兩樣,果然,後人都是撿老祖宗玩剩下的罷了。
被撬走人口的州府,父母官們氣的咬牙,心道:沈歸玉呀沈歸玉,他日在朝堂做官,見著你必得掰扯一番此事。他們不知道的是,等他們日後有機會在朝堂上看見沈持的時候,那那會兒都要稱他一聲“沈相爺”了,誰還敢造次呢?!